首页> 中文学位 >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三峡工程纪录片中的底层呈现
【6h】

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三峡工程纪录片中的底层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三峡工程、现代化与底层

第一节 光影逐浪:关于三峡工程的纪录影像

第二节 断裂与失衡:当现代性撞击底层

第三节 历史的书写:底层能否发声

第二章 三峡工程大型文献纪录片话语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宏大叙事领衔的现代化颂歌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热情召唤

第三节 国家话语体系中的底层呈现

第三章 电视台三峡人物纪录片的底层呈现

第一节 一个底层“名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反映宏大背景的个体符号

第三节 现实的诗意化重构

第四章 独立导演三峡纪录片中的底层呈现

第一节 社会田野调查与展现心灵

第二节 镜头背后的碰撞与互动

第三节 纪录:在岁月的流淌中静候

第五章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注释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代化撞击下的底层问题开始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三峡工程的纪录影像可以说是透视这个命题的绝佳窗口。三峡工程于2009年竣工,其兴建过程贯穿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承载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同时,百万移民为了三峡工程而迁离家乡、失去原有的土地,三峡工程成为现代化对社会底层撞击最直观的缩影。做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三峡工程纪录片与现代化背景下的底层问题之间建立了高度的索引关系。
  本文以国内关于三峡工程的纪录片为切入角度,透视现代化背景下底层表述的问题。由于不同的拍摄主体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话语体系,本文将关于三峡工程的国内纪录片划分为三种类型: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电视台人物纪录片、独立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这三类纪录片进行纵向对比,考察它们以怎样的角度切入这段现代化与底层交错的历史,分析它们各自建构了怎样的话语体系,以及底层在其中以怎样的面目被呈现。本文试图通过这三种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建立一种立体的、多方位的视角,从中透视和反思现代化背景下底层问题的复杂面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