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历史选择
【6h】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历史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时与文》——集结内战时期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的样本分析

第一节 选题及样本选择

一、选题由来及意义

二、样本选择的依据与可行性

三、《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范围界定与类别归属

第二节 研究现状、方法、创新及框架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时与文》的创刊及其知识分子群体

第一节 《时与文》创刊的时代背景

一、战后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高涨

二、“参与爆炸”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时与文》始末及概况

一、《时与文》的创刊

二、《时与文》的概况

三、《时与文》的性质

第三节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简析

一、群体的形成

二、群体的特征

第二章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论时局

第一节 论“南北朝”

一、“南北朝”论出现的背景

二、“南北朝”论的兴起

三、批判“南北朝”论

第二节 论“民主国际”

一、“民主国际”论的出现

二、批判“民主国际”论

第三节 论“美扶日”

一、反“美扶日”运动的兴起

二、反对美国扶植日本

第四节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言论立场的变化

一、追求进步的言论立场

二、对和平解决中国问题方式认识的转变

第三章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论争“中间路线”

第一节 “中间路线”的提出

一、“中间路线”的酝酿

二、“中间路线”的揭橥

三、“中间路线”提出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中间路线”的论争

一、中间路线论争的缘起与分歧

二、《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观点交锋

第三节 “中间路线”的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二、新资本主义的经济

三、改良的道路

第四章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论自由主义

第一节 “主义”之争的背景

第二节 自由主义大讨论

一、缘起与历程

二、《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自由主义的认识

三、自由主义大讨论之评析

第三节 关于知识分子及其出路的讨论

一、缘起与历程

二、《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观点

第五章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政治运作的失败——中间路线的破产

一、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

第二节 与中共在思想上的共鸣

一、自由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二、对“中共新民主主义路线”的认同

三、对“联合政府”的认同

第三节 选择与启示

一、《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选择

二、使命与现实

三、历史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抗战胜利后,自由主义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政治观点。在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民主宪政运动的推动下,自由知识分子以“组党”和“办报”的方式掀起参政议政浪潮,被称为“参与爆炸”。《时与文》周刊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刊的。《时与文》创刊于1947年3月14日,1948年9月24日停刊,共出版3卷71期。其生存的18个月,启于“政协公然破裂、国共全面恶斗之后”,终结于“东北大战临近尾声、中国局势渐见开朗之时”,见证了中国历史中最具转折性的一段。
  《时与文》聚集了一群信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上海各大学教授为主体,在代际上属于“后五四一代”,具有教育背景基础化本土化、政治身份党派化、社会身份多元化的特点,是战后“有党有派自由知识分子”的缩影。抗战胜利后,建国问题成为带有全局性的首要问题,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成为自由知识分子讨论的核心。《时与文》作为重视政论文字的综合性杂志,以高举“中间路线”名著史册。《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围绕国家出路这一主题参与当时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
  本文以《时与文》周刊为样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以集结于《时与文》周刊的自由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为主线,分析《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时局、路线及主义的探讨与论争,总结《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言论立场的左转、中间路线的失败及历史选择的必然性。文章分为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详细介绍了选题的由来及意义、《时与文》样本选择的依据与可行性、《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范围界定与类别归属、研究现状与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正文分为五章,围绕一条主线即《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立足三个研究路径即《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时局的探讨、对中间路线的论争、对自由主义的大讨论;总结一个结论即《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作为“有党有派自由知识分子”缩影作出选择中共抛弃国民党的历史必然性;得出一个启示即只有从中国现实出发才能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之路。构架如下:
  第一章交代《时与文》周刊的创刊背景、概况及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特征,为充分理解《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言论、观点、立场作铺垫;第二章分析《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探讨,从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即论“南北朝”、论“民主国际”、论“美扶日”,概括《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言论立场的变化;第三章分析《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战后中国发展之路——“中间路线”的探索与论争,揭示《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政治立场的变化;第四章分析《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自由主义及自身出路的探讨,揭示自由知识分子在中间路线的政治运作失败后对“主义”的反思及自身出路的思虑;第五章分析《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选择——抛弃国民党选择共产党,从两个路径展开分析即中间路线失败的原因及与中共在思想上的共鸣,总结《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选择及作出这种选择的必然性,自由知识分子政治路线的失败启示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及国家的现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