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特殊起搏程序减少心房颤动负荷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
【6h】

应用特殊起搏程序减少心房颤动负荷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起搏器治疗慢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特殊起搏算法减少慢快综合征患者房颤负荷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起搏器治疗研究进展

最小化心室起搏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缩略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起搏器治疗慢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慢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左心功能结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该类患者的起搏器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评价。
  方法:入选4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具有起搏预防算法的DDD起搏器。通过12导联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患者心率、P波时限、P-R间期时限、QRS波群时限、Q-T间期时限等。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超)检查获取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平均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记录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采集患者术前血液样本,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植入Vitatron T70A1、C70A3型心脏起搏器。经过3个月的诊断期随访,通过程控仪读取患者的房颤负荷,并选择性打开特殊房颤预防算法程序和室率规整程序,进入3个月治疗期随访。最后,程控仪读取治疗期房颤负荷。分析△房颤负荷与上述各项指标及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1.慢快综合征患者术前心电图P波时限与心超指标LAD呈正相关。
  2.诊断期房颤负荷与术前log(NT-proBNP)正相关(r=0.568, p=0.017)。患者年龄、房颤负荷是血浆log(NT-proBN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3.△房颤负荷与围手术期心电图HR、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无明显相关性。且与LAD、LVDs、LVDd、IVST、PASP、LVEF,及log(NT-proBNP)等无显著相关性。
  4.△房颤负荷与术后规则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是减少房颤负荷的影响因素。
  结论:慢快综合征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房颤负荷增加,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影响慢快综合征患者的房颤预后。
  第二部分特殊起搏算法减少慢快综合征患者的房颤负荷的研究
  目的:评估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具有特殊起搏程序的起搏器后,个性化开启该程序后对减少心房颤动负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并研究影响房颤负荷下降的相关因素。
  方法: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4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Vitatron T70A1、C70A3型心脏起搏器。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体表ECG及心超的各项指标,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平均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前打开最小化心室起搏程序(RVP)。3个月(诊断期)后随访,若房颤前1分钟房性早搏数≥2个的比例占所有房颤事件的70%以上则打开触发性PPTs,其余则打开持续性PPTs,打开室率规整功能(VRS)。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后,用程控仪调出起搏器内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随访期内保持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变。患者的房颤负荷由程控仪读取,△房颤负荷=诊断期房颤负荷-治疗期房颤负荷。分析相关起搏参数如心房起搏比例(AP%)、心室起搏比例(VP%)、房颤持续时间、房颤时心室率及心室率变异性与△房颤负荷的关系。
  结果:
  1.40例完成随访,2例失访。12例无房颤负荷,1例出现永久性房颤。
  2.房颤高负荷组(AF%>5%)治疗期较诊断期的房颤负荷显著降低(8.25% VS22.3%,P=0.0237)。高AF负荷组心房起搏比例在治疗期明显高于诊断期(68.8±24.2VS52.4±26.0,P=0.0213)。最小心室化起搏(RVP)及室率稳定功能(VRS)能显著降低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变异性(13.7±8.3 VS20.4±8.5,P=0.0164),这一结果在房颤高负荷组中同样存在(15.47±6.96 VS10.15±5.85,P=0.0119)。
  3.治疗有效组(房颤负荷相对减少>30%或房颤发作时间减少>0.25h/d)的心房起搏比例在治疗期明显高于诊断期,具有显著差异(52.4±23.84% VS71.38±20.25%,p=0.0093)。房室起搏同步性在治疗期显著优于诊断期(84.19±15.33% VS92.33±9.33%, p=0.0454)。房颤时室率变异性在治疗期明显低于诊断期(19.35+8.59%VS13.22+8.49%,p=0.0304)。
  4.多个房早触发及复发型房颤为房颤发作的主要类型。
  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房颤负荷与心房起搏比例成线性相关,r=0.913,P<0.001。
  结论:慢快综合征患者选择具备特殊起搏程序的起搏器,并通过个性化程控可以有效和安全地降低心房颤动负荷。心房起搏比例的提升与是房颤负荷下降的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