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期资本主义与过渡社会——埃内斯特·曼德尔的两条思想战线
【6h】

晚期资本主义与过渡社会——埃内斯特·曼德尔的两条思想战线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革命家是怎样炼成的——曼德尔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篇章结构

第一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概念与方法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概念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方法

第二章 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与晚期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的长期增长

第一节 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对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主要批评观点述评

第三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面貌与基本矛盾

第一节 部分有理性与整体无理性之间矛盾的激化与国家力量的增强

第二节 科技、脑力劳动的异化与技术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消费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四章 晚期资本主义与新殖民主义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经济结构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超额利润与不等价交换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新殖民主义

第五章 曼德尔的革命理论

第一节 对“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批判

第二节 对欧洲共产主义的批判

第六章 过渡社会的经济特点与主要矛盾

第一节 过渡社会理论小引

第二节 过渡社会的经济特点

第三节 过渡社会中官僚问题的根源

第四节 过渡社会中官僚的性质与趋势

第七章 过渡社会的对策与前景

第一节 过渡社会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或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愿景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之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导论》分两节,第一节介绍了曼德尔的生平与著述,特别是少年曼德尔与马克思-托洛茨基主义的渊源,第二节首先对国内学者对曼德尔思想的研究现状作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目的,介绍了本文的篇章结构。
  第一章《“晚期资本主义”的概念与方法》分两节。第一节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形成。对于继古典帝国主义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曼德尔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简论》与《晚期资本主义》中分别使用了如下三个概念:“没落时期的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如果说“没落时期的资本主义”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在本质层面上的“不变”,而“新资本主义”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在现象层面上的“变”,那么“晚期资本主义”则兼括了上述两个方面,即本质层面上的“不变”与现象层面上的“变”。因此,这三个概念恰构成了正题、反题与合题的关系。第二节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即中间环节理论,中间环节理论的提出是与曼德尔对晚期资本主义的上述认识有关的,曼德尔力图以中间环节理论来联结至今未变的抽象的资本主义本质规律与不断变化的具体的资本主义现实历史这两个方面,并用前者来说明后者。
  第二章《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与晚期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的长期增长》论述了曼德尔的长波理论,并用它来解释晚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资本主义世界平均利润率的长期增长。第一节论述了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主要观点:长波的关键指标——利润率、长波的历史分期、长波扩张期发生并得以持续的原因;第二节概述了对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三种批评观点,通过对它们的述评,论述了如何结合中间环节理论这一方法论正确地理解曼德尔的长波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说,长波的收缩期不难由资本主义经济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得到解释,难点在于对长波由收缩期转入扩张期,并得以持续的原因作出解释。曼德尔以外生因素即带偶然性的历史原因解释长波扩张期的发生,并以技术革命解释扩张期的延续。但这些外生因素对利润率的作用并非直接发生的,而是要经过中间环节即曼德尔所举出的六个部分独立自主变量的传达、缓冲与联合作用才发生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及其内在规律是理性抽象,曼德尔的部分独立自主变量就属这一层面。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外部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利润率的或者上升或者下降。把这一过程描述出来,就是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过程。曼德尔就是通过这个方法达到晚期资本主义的长波扩张期即利润率的长期增长这一理性具体的。
  第三章《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面貌与基本矛盾》分三节分别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面貌与基本矛盾:部分有理性与整体无理性之间矛盾的激化与国家力量的增强,科技、脑力劳动的异化与技术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消费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虽然经济仍在增长,但晚期资本主义各领域中的诸多矛盾—全面实现自动化的受阻,生产力的巨大潜能被束缚,科技施放出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于其正面效应,晚期资本主义在遇到其经济方面的极限以前将首先遭遇其它方面的极限,等等,都表明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关系已然成了生产力的桎梏。
  第四章《晚期资本主义与新殖民主义》是在国际关系的层面上论述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面貌与基本矛盾,因而是对第三章内容的延续。本章分三节分别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经济结构、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超额利润与不等价交换、新殖民主义在中国。
  第五章《曼德尔的革命理论》分两节。第一节论述了曼德尔对“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批判。“一国社会主义”论的社会根源:苏联官僚层的发展壮大,是世界革命的夭折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孤立在落后的一国之内的产物,因此,他们必须把革命的这种夭折或不彻底性巩固下来,唯恐革命的继续发展和深化危及他们的既得利益,这反映在思想上,就是“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提出。“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提出和实施使革命的夭折巩固下来,成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变质的罪魁。曼德尔主张:回到世界革命论,摒弃民族共产主义,重建“一个中心”。第二节论述了曼德尔对欧洲共产主义的批判。欧洲共产主义是“一国社会主义”论的逻辑结果,它的基本趋势是步社会民主党的后尘,与资产阶级社会融为一体。欧洲共产主义的战略总括地说就是,避免与资产阶级的正面冲突,企图通过议会斗争和体制改革渐进地使资本主义发生质变。曼德尔指出,欧洲共产主义的战略根本不是什么新发明,其实就是考茨基的“消耗战略”,而考茨基的这一战略早已在历史上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惨败。曼德尔主张: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组织机构,以与资产阶级的机构相抗衡,在力量对比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情况下争取不流血的暴动。
  第六章《过渡社会的经济特点与主要矛盾》除第一节简短的引论外,主要内容分三节。第二节论述了以苏联为典型的过渡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生产关系。第三、四两节论述了以苏联为典型的过渡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官僚问题,其中,第三节论述了官僚主义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以及此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论述了过渡社会中官僚的性质与趋势,并分析了曼德尔在对官僚的性质与趋势的判断上前后所发生的变化。
  第七章《过渡社会的对策与前景》分三节。第一节从如下六个方面论述了过渡社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或采取的措施:最优积累率≠最高积累率、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必要性与局限性、农业集体化的方法、发展政治民主与文化革命、过渡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过渡社会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第二节从如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曼德尔对社会主义前景的预期:社会主义的限度、按需分配的逐渐实现及其影响、商品货币经济的衰亡、闲暇的价值化和劳动的消亡。第三节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视角论述了按需分配何以是可能的,组织一个理性的社会何以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对曼德尔的思想作出一种总体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