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诚信现象的社会根源剖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野
【6h】

不诚信现象的社会根源剖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野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 不诚信现象及其危害

1.1 “诚信”基本概念与不诚信现象内涵

1.2 不诚信现象的复杂规定性

1.3 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的表现及其危害性

2 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

2.1 历史传统文化根源

2.2 历史传统经济根源

2.3 历史传统政治根源

3 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

3.1 不诚信现象的经济根源性

3.2 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具体经济因素分析

3.3 从马克思信用理论看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

4 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其他社会根源

4.1 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政治根源

4.2 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法律根源

4.3 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文化根源

4.4 把握考察不诚信现象的辩证法

5 构建诚信社会的途径探究

5.1 构建规范的市场经济

5.2 完善诚信的运行机制

5.3 加强诚信的法制监督

5.4 营造诚信的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不诚信现象的研究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近几年才迅速成为热点的,诚信批判是对道德批判的深化。迄今为止,不诚信现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学者们在诚信危机形成的机理、如何理解诚信危机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合理的见解,同时,这些研究进一步唤起了全社会的诚信意识。通过查阅的文献资料和诚信研究的现状显示,目前学术界对于诚信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局限于某些研究领域所作出一些类似于记载性质的记录、说明,或者是学科之间如何利用各学科之间的理论、方法互相融合、渗透的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大量的综合知识,这样文章变得单调、缺乏生机。总的说来,由于缺乏恰当的理论工具,目前对诚信问题尤其是从不诚信现象的角度研究还处于零散状态,这既不利于社会问题的分析,也不利于诚信危机的解决。
   在我国的科学发展中,诚信作为一大研究的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诚信角度进行论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针对当前学者们对诚信问题从综合的各方面研究的状况来说,本文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贯穿全文,从不诚信现象的视角切入研究。由此也成为不诚信现象研究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即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知识贯穿到不诚信现象研究的各个角落,使其融会贯通。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引入历史辩证法和全面系统辩证法的方法研究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根源,并以不诚信现象是“集道德、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统一体”的观点为核心,构建诚信社会的理论平台,运用构建诚信社会的理论平台剖析当代中国社会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根源,揭示出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的本质,提出构建诚信社会的必要性。本文通过传统诚信思想历史的回顾,对不诚信、诚信基本内涵的梳理,为人们解读不诚信现象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不诚信现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途径;通过对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的探究,对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论文写作的基本层次是按照定义介绍、理论分析、历史检验、比较分类、重申结论这几个步骤进行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首先阐述不诚信现象及其危害,然后通过对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原因逐层剖析,层层深入,揭示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决定性因素,从而分别从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提出构建诚信社会的途径。
   本论文写作的基本层次是按照定义介绍、理论分析、历史检验、比较分类、重申结论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在章节设置上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不诚信现象及其危害。介绍了诚信与不诚信的基本内涵,不诚信现象的复杂规定性以及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的表现及危害。
   第二章为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从分析我国历史传统文化根源入手,分析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历史因素。
   第三章是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针对历史根源的探究,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加以分析,具体从生产力、经济主体、两种体制等方面分析经济根源,从而揭示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本质。最后,结合马克思信用理论看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
   第四章是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其他社会根源。从当代中国不诚信现象产生的政治、法律、文化根源逐一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五章是构建诚信社会的途径探究,是本文结论部分。本章与前四章紧密相扣,分别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方面研究如何构建诚信社会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