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原因及打防对策研究
【6h】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原因及打防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界定

一、我国立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

二、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争议

(一)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定义的争议

(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的争议

第二章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

一、组织特征的犯罪特点

(一)组织形式“公司化”

(二)组织头目“幕后化”

(三)打手马仔“市场化”

二、经济特征的犯罪特点

(一)经济涉足多元化

(二)敛财方式多样化

三、行为特征的犯罪特点

(一)犯罪手段多样性

(二)软暴力化突出

(三)“隐蔽性”增强

四、危害性的犯罪特点

(一)非法控制的领域性逐步增强

(二)非法控制的手段越来越广泛

(三)非法控制的危害逐步加剧

第三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多发的成因分析

一、文化原因

(一)传统帮会主义的影响

(二)拜金主义的影响

二、政治原因

(一)公共权力管理的失控

(二)腐败问题久治不愈

(三)防控立法滞后

三、经济原因

(一)实行市场经济的影响

(二)人口流动导致大量不安定因素的出现

(三)经济多元化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了生存空间

四、社会原因

(一)社会分配不均

(二)畸形社会竞争

(三)社会管控弱化

(四)执法打击不力

第四章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防范对策

一、政治层面的对策

(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二)加大惩治预防腐败力度

二、经济层面的对策

(一)加强市场经济立法

(二)加强公司成立资质审查和行业监管

三、社会层面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多渠道促进就业

四、文化教育层面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

(二)加强对不良文化的控制

五、综合治理层面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管控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

(三)加强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四)注重民众参与和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版权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