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折块移位距离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骨折块移位距离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一:应力微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综述二: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骨折愈事作用的研究进展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长骨干粉碎性骨折中骨折块移位距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利用BO理念治疗长骨粉碎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单笼饲养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5组,每组24只,静脉麻醉成功后,在其右前肢桡骨中部用技工钻手术截取一“楔”形骨块,用两枚克氏针将其与主骨固定,使各组骨折块与主骨保持在不同距离,A组(原位固定)、B组(1/5桡骨干直径)、C组(2/5桡骨干直径)、D组(3/5桡骨干直径)、E组(4/5桡骨干直径)。术后拍摄X线片确保固定牢固,分组准确。实验动物于术后2、4、6、8周分批处死,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进的GaryX线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骨折部位进行大体观察后,骨折处取材,纵向分成两半,一半切片后用于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折愈合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另一半进行免疫组化试验,测定BMP-2的表达情况。 结果:X线摄片发现:A组和B组影像学表现相似。2周时骨膜下见大量骨痂,骨折线模糊;4周时骨痂开始塑形改造,6周时折线基本消失,髓腔再通但是欠规则;8周时折线消失,髓腔恢复。C组和D组X线表现较一致,至6周时骨痂才开始改造,8周时髓腔恢复但不规则。E组折线始终清晰,骨折块逐渐吸收。对各组进行GaryX线评分,以A组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发现骨折块移位距离对骨折愈合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0.47,P<0.001);时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F=975.59,P<0.001)。组织形态学观察:2周时A组和B组骨折间隙出现编织骨,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有新生骨小梁出现;4周时A组和B组骨折间隙骨小梁排列规则,出现骨板和早期骨单位,成骨细胞增多,偶见破骨细胞。6周时A组和B组骨折间隙出现较多骨板和骨建单位,破骨细胞增多。8周时A组和B组新生骨改建完成,较多的骨单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小梁规则。而其他各组与A组相比,骨痂出现及改建的时间明显较晚,成骨细胞大量出现的时间延迟,成纤维细胞增多,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表现,以C组、D组和E组明显。免疫组化观察BMP-2表达值,2周时BMP-2表达受到骨折块移位距离的影响(F=175.50,P<0.001),组间比较B组(0.968±0.013)与A组(0.979±0.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0.953±0.019)、D(0.933±0.015)、E(0.745±0.014)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周时只有E组(0.716±0.032)与A组(0.878±0.039)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周和8周时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折块移位距离会影响骨折的愈合,随着距离的增大,骨折间隙骨痂量逐渐减少,骨折线消失时间及骨痂开始改建时间延迟,骨折块逐渐被吸收,骨折块移位距离越大对骨折愈合产生的影响越明显。当骨折块移位距离小于其主骨干直径的2/5时不会对骨折的愈合产生明显的影响;当骨折块移位距离为其骨干直径的2/5~3/5时,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骨折块移位距离为主干骨直径的4/5时,骨折不愈合。临床当中为了减少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对于骨折块移位距离达到其骨干直径的2/5的应当予以复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