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6h】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历资料

2.研究方法

3.病情评估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三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2.治疗前后各组HR、Rr、pH值、PaO2、PaCO2、SaO2、mPAP的对比

3.三组治疗前后三项研究指标的变化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活血化瘀药物在肺心病中的临床研究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明确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有何影响。
  2.通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来判断此药对该病是否有效。
  3.比较不同剂量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判断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
  方法:
  1.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40~90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基础疾病的慢性肺心病患者。
  2.90例患者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为40~90岁,平均年龄(60.82±7.21)岁。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130例(常规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研究组230例(常规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入组患者常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研究组1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研究组2患者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静滴1次,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2周。
  3.各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和出院前一天,清晨、空腹12小时后分别做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检测。HR、Rr于科内完成,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Ⅰ、血气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并于我院彩超室经超声心动图测定mPAP值。
  结果:
  研究组1、研究组2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研究指标明显下降,达到预期目标,症状明显好转,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具体实验检测结果如下:
  1.治疗前患者的性别比经卡方检验分析:x2=0.688,P=0.708;年龄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1.059,P=0.351;治疗前病情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心率的对比:F=0.410,P=0.665;呼吸频率的对比:F=1.186,P=0.310; pH值的对比:F=0.067,P=0.935;氧分压的对比:F=0.055,P=0.947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F=1.932,P=0.151;;血氧饱和度的对比:F=0.465,P=0.630;平均肺动脉压的对比:F=1.102,P=0.651。以上患者的入组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组1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比较:治疗前病情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心率的对比:F=0.237,P=.000;呼吸频率的对比:F=1.563,P=.000; pH值的对比:F=0.047,P=.000;氧分压的对比:F=0.387,P=.000;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F=0.297,P=.000;血氧饱和度的对比:F=0.465, P=.000;平均肺动脉压的对比:F=0.346,P=0.651。患者的病情判断指标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改善。
  3.研究组2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比较:心率的对比:F=1.370,P=.000;呼吸频率的对比:F=0.186,P=.000; pH值的对比:F=2.074,P=.000;氧分压的对比:F=1.509,P=.000;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F=0.239,P=.000;血氧饱和度的对比:F=1.836,P=.000;平均肺动脉压的对比:F=0.584,P=0.651。患者的病情判断指标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改善。
  4.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比较:心率的对比:F=1.587,P=.000;呼吸频率的对比:F=0.476,P=.000; pH值的对比:F=0.068,P=.000;氧分压的对比:F=0.570,P=.000;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F=1.892,P=.000;血氧饱和度的对比:F=1.693,P=.000;平均肺动脉压的对比:F=0.348,P=0.651。患者的病情判断指标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改善。
  5.实验测得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为:研究组1为:(1.78±0.25)mg/L和(1.12±0.24)mg/L,研究组2为:(1.76±0.25)mg/L和(1.31±0.43)mg/L,对照组为:(1.85±0.26)mg/L和(1.56±0.37)mg/L,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研究组1及研究组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治疗后两两比较均为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6.实验测得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为:研究组1(3601.3±412.8)pg/mL和(295.6±42.5)pg/mL,研究组2为:(3741.9±287.7)pg/mL和(326.3±45.4)pg/mL,对照组为:(3695.4±271.9)pg/mL和(745.3±38.6)pg/mL,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研究组1及研究组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治疗后两两比较均为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7.实验测得血浆肌钙蛋白Ⅰ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为:研究组1(6.44±0.38)ng/ml和(1.03±0.28)ng/ml,研究组2为:(6.40±0.42)ng/ml和(2.26±0.32)ng/ml,对照组为:(6.26±0.40) ng/ml和(3.14±1.09)ng/ml,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研究组1及研究组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治疗后两两比较均为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血浆水平。检测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浓度变化对肺心病的诊断以及判定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组1优于研究组2,研究组2优于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而且疗效与剂量有关,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