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组方对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6h】

中药组方对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定义

2.流行病学

3.糖尿病的分型

4.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分类、诊断以及临床分级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和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生成时间 GT,皮肤溃疡开始愈合时间HT比较

2.分别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依据中药剂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症状标准判定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例数及百分率

3.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C-反应蛋白、TNF-α、IL-6变化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毒副作用

讨论

(一)西医

(二)中医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外用组方外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的相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TNF-α、IL-6)的影响及观察外用中药组方外敷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了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的7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病变患者(糖尿病皮肤溃疡分级为1-4级的患者),并给予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等降糖治疗的基础上,保持血压、血糖相对稳定,将所选的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病变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方案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方案上应用外科常规无菌换药治疗。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采用ELISA法、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终点法观察及测定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TNF-α、IL-6);治疗一个疗程后分别观察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愈合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测定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末梢循环改善情况(疼痛温度觉评分),然后再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中药组方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临床疗效。
  结果:
  1.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在溃疡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组前后炎症因子TNF-α、 IL-6、CRP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TNF-α、IL-6、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TNF-α、IL-6、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TNF-α、IL-6、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TNF-α、IL-6,且具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本课题从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的炎症机制入手,探讨中药组方外敷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对炎症因子TNF-α、IL-6、CRP的影响;通过测定糖尿病皮肤溃疡病变的炎症因子的变化,证明中药外敷可以控制糖尿病皮肤溃疡的炎性反应,初步明确了中药组方治疗该病的机制,并肯定了中药在治疗此病方面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