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比较研究
【6h】

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导师承诺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引言

1.1栽培大豆起源概述

1.1.1栽培大豆起源及分类的概述

1.1.2大豆的分类

1.2我国夏大豆的概述

1.2.1黄淮夏大豆区

1.2.2南方夏大豆区

1.3遗传多样性及其评价概述

1.3.1遗传多样性概述

1.3.2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1.4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

1.4.1大豆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1.4.2大豆遗传多样性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研究

1.4.3大豆遗传多样性指数的研究

1.4.4大豆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1.4.5大豆抗病性遗传多样性进展

1.4.6大豆遗传图谱与遗传多样性

1.5核心种质构建简述

第二章研究内容及意义、技术路线、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内容及意义

2.2技术路线

2.3材料与方法

2.3.1实验材料

2.3.2实验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表型性状的分析

3.1.1质量表型性状的分析

3.1.2数量表型性状的分析

3.2分子数据的分析

3.2.1黄淮夏和南方夏大豆SSR标记等位变异的比较

3.2.2黄淮夏和南方夏大豆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表11,附录)

3.2.3黄淮夏和南方夏大豆遗传分化系数的比较

3.2.4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聚类分析

3.2.5聚类结果与材料关系的分析

3.2.6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相似系数比较

3.2.7对聚类结果与引物及等位变异数关系的分析

第四章讨论部分

4.1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等位变异数

4.2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4.3关于大豆起源中心学说的探讨

4.4 SSR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系

4.5引物和等位变异数对聚类结果的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结果与今后工作的展望

5.1主要结果

5.2今后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中国拥有世界最丰富的大豆资源,也是大豆的起源地.黄淮大豆产区播种面积和大豆产量均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30%左右,南方大豆产区播种面积和大豆产量分别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19.5%和20.4%.鉴于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在中国大豆生产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该实验室确定的最优分层取样方法构建的初选核心种质中,分取142份黄淮夏大豆和146份南方夏大豆,作为该研究的试验材料,用形态标记和60个SSR位点进行多个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分析,旨在能够阐明中国夏大豆的遗传变异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分化,为夏大豆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得到如下结果:1.通过对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表型性状的分析比较,发现南方夏大豆较黄淮夏大豆在蛋白含量、生育期、百粒重的均值为高,而株高和脂肪含量较低.对质量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比较,黄淮夏大豆多样性指数平均值高于南方夏大豆,差异不显著.用SSR数据分析比较两个生态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黄淮夏大豆无论SWI平均数(1.81)还是SI平均数(0.76)均高于南方夏大豆SWI平均数(1.75)和SI平均数(0.76),但仅有黄淮夏大豆SI平均数(0.76)显著高于南方夏大豆SI平均数(0.73).2.用60对SSR引物,在288份夏大豆中共检测到808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38个,平均每个位点有13.47个等位变异,其中黄淮夏大豆等位变异数(725个,2-35个,平均每个位点12.08个)、特异等位变异数(141个)低于南方夏大豆(729个,2-32个,平均每个位点12.15个)、特异等位变异数(145个),且特异等位变异的位点不同,但差异不显著.3.黄淮夏大豆SWI变化范围在0.632-2.964之间,平均值是1.815;SI变化范围为0.342~0.912,平均值0.760.南方夏大豆SWI变化范围在0.324~3.062之间,平均值1.751,SI范围为是0.149~0.931,平均值0.729.4.黄淮夏大豆之间的相似系数(0.161~0.285)平均值为0.234,显著低于南方夏大豆之间的相似系数(0.191~0.307)平均值为0.268,但两种夏大豆类型之间的相似系数(0.103~0.209)显著低于类型内的相似系数(0.161~0.307);也就说明群体内遗传距离前者大于后者,其分化程度黄淮夏大豆群体内大于南方夏大豆群体内,表明黄淮夏大豆群体内比南方夏大豆群体内遗传变异丰富.5.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在60个SSR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变化范围在0.264%~8.72%之间,两种夏大豆类型之间存在分化,分化系数可达8.72%,相比之下各夏大豆类型内的分化更明显.6.等位变异数至少达到545或引物数达到至少30个,才能够基本将黄淮夏大豆(126份)和南方夏大豆(129份)种质分开.不同的参数从多个角度反映出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但各自内部品种的变异也很丰富,这为大豆的育种亲本选配及多起源中心学说提供了一定的分子标记证据,同时也为中国夏大豆的核心种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