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6h】

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际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模式

1.2.2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1.3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比较的方法

1.3.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1.3.3交叉研究的方法

1.4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循环经济概述

2.1循环经济的内涵

2.2循环经济理念的诞生和发展

2.3循环经济的特征

2.3.1新的系统观

2.3.2新的经济观

2.3.3新的价值观

2.3.4新的生产观

2.3.5新的消费观

第三章循环经济法的理论基础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3.1.1可持续发展定型化、法制化的途径

3.1.2建立循环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

3.2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3.3发展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

3.4循环经济的法理基础

3.4.1权利基础——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的提出

3.4.2部门法基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独立

第四章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

4.1.国外循环经济立法

4.1.1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4.1.2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4.1.3欧盟的循环经济立法

4.1.4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

4.2国内循环经济实践及相关立法

4.3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启示

4.3.1立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4.3.2立法做到“点、线、面”结合

4.3.3立法要立足国情

4.3.4立法要明确责任

第五章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5.1循环经济立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5.2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5.2.1 3R原则

5.2.2政府促进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

5.2.3协调原则

5.2.4全过程控制原则

第六章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法律制度

6.1循环经济的规划制度

6.2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6.3科技支撑与示范制度

6.4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6.5绿色消费制度

6.6经济激励制度

6.7公众参与制度

第七章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构建

7.1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特征

7.1.1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7.1.2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法律体系

7.2循环经济立法的目标

7.3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7.3.1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7.3.2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呼吁循环经济法的出台

7.3.3我国具有一定的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基础

7.3.4加快循环经济立法是国际发展的趋势

7.4对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思考

7.4.1立法模式选择

7.4.2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议

7.4.3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框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中国循环经济立法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重要特征。 第三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以及循环经济立法的法理基础。 第四章:介绍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介绍主要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立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论述了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介绍了七大制度: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经济激励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科技不范与支撑制度、公众参与制度。 第七章:阐述了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