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肉牛养殖适度规模化研究与效益分析
【6h】

陕西肉牛养殖适度规模化研究与效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研究目标

1.3研究内容与拟解决关键问题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内外肉牛养殖现状

2.2陕西省肉牛规模养殖现状

2.3影响陕西肉牛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 陕西肉牛养殖不同规模对养殖效益影响的调研分析

3.1 调研目的

3.2 调研材料及对象

3.3 调研方法

3.4 评价指标与数据统计

3.5 结果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陕西肉牛养殖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适度规模建立

4.1 调研目的

4.2 调研方法与数据统计

4.3 结果及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陕西肉牛不同养殖规模经济效益增加途径

5.1 优化肉牛养殖策略

5.2完善良种体系建设

5.3 优化养殖规模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5.4 充分发展和利用当地饲养资源

5.5 优化政府肉牛养殖策略提高肉牛养殖积极性

5.6 推进产业链体系建设改善市场供给结构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立足于陕西肉牛养殖现状,对不同规模肉牛场养殖效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陕西肉牛适度规模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陕西省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及商洛6个市、共计63家不同规模肉牛场,依据养殖规模差异将其分为I类(1-100头)、Ⅱ类(101-300头)、Ⅲ类(301-500头)、Ⅳ类(501-1000头)、Ⅴ类(1001-2000头),共计五类,并对其分别实施问卷调研。通过对五类不同规模肉牛养殖场效益分析判断肉牛养殖规模与养殖效益的相关性,同时建立相关性评价指标;其次,根据五类养殖场从微观角度分析陕西省肉牛养殖适度规模。结合五类肉牛场的调研结果,分析陕西省不同养殖规模肉牛场的单头牛效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五类肉牛场的边际效益,从而确定单头肉牛饲养成本及净利润,确定肉牛养殖场最适宜的养殖规模。最后,结合上述两种角度分析结果,对陕西肉牛适度养殖规模以及养殖效益提升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增加,肉牛养殖场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养殖场的运营净收入呈现增加趋势;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增加,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以及胴体重均呈现增加趋势;养殖场在 100 头规模以上时,年投入资本均在 80万元以上,为保障养殖场资金回流,100头规模以上养殖场资金周转至少在100万以上才可保障运营顺畅。(2)I类(1-100头)肉牛养殖场在“全株青贮+精料+麦秸”日粮结构下,21-30头规模条件适宜养殖规模,每头日均收益可以达到4.68元,年均养殖收益可达1684元,实现边际效益盈利平衡集中在11-20头范围,每头日均收益5.44元;在养殖品种因素方面,选育改良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单头盈利额最高,养殖规模越大盈利越高, 并且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盈利率高于秦川牛盈利率达30%以上;在饲养模式方面,相同规模条件下,采购架子牛育肥方式与自繁自养肉牛场和自繁自养+采购架子牛育肥肉牛场养殖模式相比每头出栏成本最低,其前者的最适养殖规模在41-50头,每头日均增加成本为2448元,;在工人月均工资、工人数量相同条件下,以21-30头养殖规模运营所控制人均饲养数与牛比例11.33头最佳;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养殖规模,以 91-100头养殖规模运营所控制人均饲养数31.33头最佳。(3)通过对Ⅱ类(101-300头)、Ⅲ类(301-500 头)、Ⅳ类(501-1000 头)及Ⅴ类(1001-2000 头)四个档的肉牛养殖场单头年均养殖效益对比分析得知,201-250头规模时单头年均养殖效益为4151元,401-450头规模时养殖场单头年均养殖效益为4026元;1501-1700头规模时养殖场年均养殖效益为4323元,依照单头养殖效益4000元以上最适养殖规模分析,推荐以上三种规模为最适规模,此时,推荐人均饲养头数控制在51-93头范围内为佳。 综上,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影响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包括养殖规模、日粮结构、肉牛品种、人均饲养头数、养殖模式以及人工工资等。(2)100 头以下的小型规模肉牛养殖场,在架子肉牛育肥、饲养选育改良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及“全株青贮+精料+麦秸”的日粮结构条件下,以21-30头规模为最适养殖规模。(3)100-2000头规模肉牛场,在保障人均饲养牛头数 50-70 头范围且平均育肥周期约 95-100 天条件下,推荐肉牛养殖最适规模为201-250头或401-450头;对于资金周转充足的大型规模肉牛场推荐最适饲养规模为 1500-1700 头;适宜人均饲养头数控制在 51-93 头范围。(4)为了提高肉牛规模养殖效益,政府需加大对肉牛规模养殖的政策性扶持,同时,企业和农户也应加快肉牛遗传改良步伐和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