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旱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6h】

旱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布置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及脱盐效果

3.1 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特点

3.2盐荒地脱盐效果

3.3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的变化与土壤盐分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盐分、养分变化分析

4.1 不同类型土壤盐分变化特点

4.2 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5.1土壤盐分分布特点

5.2 土壤水分分布特点

5.3 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分布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盐碱程度较高、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其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先进合理的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对新疆农业至关重要。本论文基于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炮台试验站2008-2015年的试验数据,对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不同类型土壤盐分运移特点及相关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2016-2017年在石河子垦区121团1斗1#棉田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进一步分析了干旱地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经过8年膜下滴灌种植,耕层土壤脱盐效果明显。根据盐化土分级标准,盐荒地试验中121团由盐化土、144团由强盐化土均变为轻盐化土,135、142、145团从强盐化土变为中盐化土,149团从中盐化土变为非盐化土;不同质地土壤试验中非盐化土耕地面积从55.6%增长到77.8%。 (2)年内土壤盐分整体呈现随棉花生育期的推后而降低的趋势。4 月播前土壤出现春季返盐现象,灌水后土壤含盐率下降较快;5月苗期0~30cm土层含盐率下降,30~60cm土层盐分增加;7月铃期0~30cm土壤盐分积累的趋势减弱;8月吐絮期0~30cm土层含盐率又趋升高,60~100cm土层含盐率有所下降;9月份收获期停水后盐分主要表现为向浅层运移。在整个生育期 0~60cm 土层脱盐效果较为明显,为盐碱地棉花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水盐环境。 (3)土壤盐分水平方向上表现为滴头下土壤含盐率最低,沿滴头向两侧扩散含盐率越来越高,至棵间土壤含盐率达到最高值;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布特点表现为滴头下含水量最高,沿滴头向两侧扩散含水量越来越低。对比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盐分分布特点,发现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累积水平方向上表现呈显著反相关关系。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特点表现为浅层土壤含盐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深层土壤,农田土壤在 60~100cm 深度出现稳定积盐层;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点表现为由表层向下逐步递增,至30cm达到最大值,再往下含水量又逐步递减。 (4)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分布受地下水影响较为明显。由于石河子垦区使用地下井水灌溉,灌溉初始地下水埋深变小,此时土壤含盐率下降;灌溉中后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降低直至达到稳定水平,土壤含盐率逐渐升高。同时,地下水矿化度年内和年际变化跟土壤剖面盐分变化正好呈相反趋势。 (5)各团场不同质地土壤养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按照土壤有机质量化指标评价,有机质仍处于缺乏水平。各团场所有盐荒地平均棉花出苗率由2008年的最低21.7%(121团)、最高63.2%(145团)上升到2012年所有团场平均出苗率均达80%以上,棉花平均产量达到了5093~6350kg/hm2,属于中等地力水平,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 改良盐碱地,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著录项

  • 作者

    宗含;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学科 农业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佩成;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旱区; 膜下滴灌; 条件; 农田; 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