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在改善青少年进食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6h】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在改善青少年进食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依据

1.3.2 现实依据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神经性厌食症青少年的个案分析

2.1 接案

2.2 预估

2.2.1 收集整理服务对象的资料

2.2.2 服务对象问题的认定

2.2.3 服务对象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4 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分析

2.3 计划

2.3.1 介入目标

2.3.2 服务计划

2.4 介入

2.4.1 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

2.4.2 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

第三章 评估

3.1 量表测试评估

3.2.1 服务对象满意度量表

3.2.2 案主的评价

3.3.1案主母亲的评价

3.3.2 案主父亲的评价

3.4 社工的评价

3.4.1 案主问题得到重新构建

3.4.2 母女次系统界限清晰

3.4.3 夫妻次系统相处融洽

3.4.4 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与互动模式

3.4.5 案主进食障碍得到缓解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家庭功能失调是青少年进食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

4.1.2 社会工作服务能有效改善青少年进食障碍问题

4.1.3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对解决青少年身心问题具有一定效果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2 进食障碍量表(EDI)

附录3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进食行为是人类最具有代表性的本能行为,该行为又具体表现为两种:正常与异常的进食现象。其中异常进食行为是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并且在西方古代文明时期已经出现了对异常进食行为的记录。异常的进食行为被称为“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多存在于15岁到24岁之间的女性人群中,进食障碍的发病率现在仅低于肥胖症、哮喘病。与女性相比,男性出现进食障碍的可能性则较低,发病率仅为女性的十分之一,其中有50%~75%的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由于一些青春期的女性对体重、体形存在畸形的审美,因此会采取节食、禁食等行为来降低身体重量。然而尽管有的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其自身体重属于标准体重或体重较轻,但是依旧对自己的体形不满,采取各种各样不合理的方法进行减肥,将体重降到正常体重范围之下。进食障碍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消化系统功能受损、内分泌紊乱、闭经、低血糖、营养不良或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性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进食障碍不仅会对身体的生理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进食障碍患者常常会表现为人际退缩、无法很好控制情绪,甚至会导致自身性格发生变化。一些青少年因过分关注自身的体重体形,将时间与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体形管理中,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自己学业的发展,并与梦想失之交臂。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进食障碍的一种,症状表现为过度节食、过度减肥,过量运动,与相同身高的同龄人的正常体重相比,厌食症患者的体重低于相同身高同龄人标准值的15%;与正常体重指数相比,患者的体重比正常值低了17.5%,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3—20岁之间。心理因素、社会影响、家庭环境等都是造成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影响因素,有研究发现,家庭内部出现的各方面问题会导致一个家庭功能的紊乱,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进食障碍等疾病。多数患有进食障碍青少年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这些家庭通常并未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导致子女缺乏安全感。进食障碍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疾病,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研究相关的治疗方法,国外对该疾病的治疗取得的进展是比较明显的,多采取药物治疗的形式,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仅对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有效,而对厌食的治疗则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国内自1990年起逐渐有相关的专家与学者对进食行为以及各种进食问题展开研究,迄今为止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而社会领域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依旧较低。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关于进食障碍研究所获结论为基础,在治疗神经性厌食过程中采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引入个人案例: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青少年小L,本文将小L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探索个案工作介入青少年进食障碍的方法与技巧,以期使案主尽快摆脱神经性厌食症的困扰,恢复身心健康并适应社会生活。在此次的个案介入过程中,社工与小L及其家庭建立了专业的关系,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及知识,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本文的最后,通过比较此次个案介入前、介入后案主的测试得分,证明社会工作的介入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的改善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