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1问题提出

1.2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3.2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重构的理论基础

3.3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重构的思路与方法

3.4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重构的实践研究—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健美操教学改革为例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6在校期间研究成果与发表论文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展开▼

摘要

健美操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由于其鲜明的音乐节奏,激情的操化动作,强烈的健身效应,深受我国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尤其是进入高校后,迅速经历了选修、必修、专修课程的过渡,成为各大体育院校的特色课程,随着健美操“核心课程”(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等)和健美操“边缘课程”(如啦啦队、瑜伽、街舞等)等在高校的不断拓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健美操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健美操课程内容,丰富了健美操知识,但由于健美操具有自身知识发展的不断拓展性,相关知识发展的不断创新性,使目前健美操课程状态呈现出模糊不清的现象,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的促进健美操的发展,有必要在继承原有健美操优良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健美操课程进行重构。
  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的重构的理论部分做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健美操的知识应包括健美操“核心课程”知识和健美操“边缘课程”知识,健美操“核心课程”知识包括健身健美操知识和竞技健美操知识,健美操“边缘课程”知识应包括街舞知识、瑜伽知识、啦啦队知识等。
  2、健美操课程以“模块课程”为理论基础,将健美操“核心课程”模块课程化,分为健身健美操模块和竞技健美操模块,由不同教师单独授课;街舞、瑜伽、啦啦队等健美操边缘性课程,在健美操专修课程中单独开设,形成与健美操课程同级的健美操“边缘课程”。
  二、由于教学实践具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发展性,本文采用量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质的研究方法共同对山东体育学院健美操课程重构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对山东体育学院健美操课程重构的教学实践进行问卷调查:
  (1)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健美操课程改革有益于对学生健美操知识掌握,技能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健美操向精尖型发展有重要意义。
  (2)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健美操课程重构后对缓解教师教学压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进学生专业水平、推进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3)通过对艺考学生(健美操方向)的随机访谈得出结论:山东体育学院健美操课程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声誉、促进专业招生数量等方面有明显作用。
  2、对山东体育学院健美操课程改革进行质的研究:
  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2名参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和2名健美操专修学生进行一年半的深入追踪访谈、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研究,以及对济南校区其余4名健美操任课教师和随机抽取的一名健美操专修学生进行访谈,得出结论:
  山东体育学院于2008年9月在体育艺术系体健班进行的健美操教学改革实践在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增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主体成效和丰富学生健美操知识,细化健美操课程内容,正确理解健美操概念,形成多元化的健美操艺术风格,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应注意到随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出现的教师能力分层,学生竞技能力和健身能力不均衡等不良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