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中型油气田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及其演化
【6h】

大中型油气田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及其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独创性声明

第一章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与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分析

第一节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与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

一、分离型空间关系

二、接触型空间关系

第二节国外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与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

第三节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与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

一、地质概况

二、主力烃源岩的分布特征

三、主力储集层的分布特征

四、主力烃源岩与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分析

第四节梁家楼油田主力储集层与主力烃源岩的空间关系

第二章烃源岩和储集层空间关系的演化特征

第一节沉积作用与烃源岩和储集层空间关系的演化

一、烃源岩的沉积

二、砂岩的沉积

三、沉积作用与烃源岩和储集层空间关系的演化

第二节成岩作用与烃源岩和储集层空间关系的演化

一、烃源岩的成岩作用

二、砂岩的成岩作用

三、成岩作用与烃源岩和储集层空间关系的演化

第三章问题讨论

主要认识

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和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类型,然后以东营凹陷为例研究了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和主力储集层的空间关系,以梁家楼油田为例研究了浊积扇砂岩与下伏烃源岩的空间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烃源岩与储集层的沉积环境、成岩演化,分析了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形成的地质原因.国内外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和储集层的空间关系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分离型和接触型.中国39个大中型油气田中烃源岩与储集层分离的为33个,占84.6%.国外241个大中型油气田中,烃源岩与储集层分离的为212个,占87.9%.东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分布在沙三中下段和沙四上段,目前东营凹陷发现的油气储集层主要为前第三系基底、下第三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共发现石油储量16.0548亿吨,其中沙二段-馆陶组探明储量共10.6651亿吨,占东营凹陷总探明储量的66.43%.以上数据说明,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三中下段和沙四上段与主力储集层沙二段-馆陶组在空间上是明显分离的.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的主力储集层为沙三上段浊积扇砂岩,该砂体与沙三中下段湖相泥岩直接接触.砂体下部与砂体接触的岩石是有机碳含量为0.38~0.59%的灰色粉砂质泥岩,其厚度为4.85m.该灰色粉砂质泥岩下部是有机碳含量为1.61~6.31%的黑色深湖相泥岩.与砂岩接触的有机碳含量为0.38~0.59%的灰色粉砂质泥岩并不是主力烃源岩.烃源岩和储集层的空间关系的形成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烃源岩沉积于比较安静、还原性强的欠补偿的环境,如半深湖—深湖相、泻湖、沼泽相、浅海大陆架、堰塞小洋盆和毗邻大陆架的深海盆地等.储集层沉积于水体动荡、氧化性强的过补偿环境,如冲积扇相、河流相、滨浅湖相、三角洲相、浊积扇相、风成相、浅海相等.沉积环境的差异及其相变规律决定了烃源岩和储集层在空间关系上的分离性,仅在个别情况下,如深水重力流发育的环境中才会出现烃源岩与储集层直接接触的情况.成岩作用对由于沉积作用造成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空间关系影响不大.成岩作用的影响主要限于烃源岩和砂岩内部,主要表现为孔隙结构、岩石矿物成分的变化.Tissot等(1978,1984)认为,油气是在烃源岩与储集层连续沉积、互相接触的地质格架下,经过初次运移、二次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成藏.但是从对国内外大中型油气田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的分析来看,烃源岩与储集层分离的情况占大多数,接触的情况只占少数,说明上述成藏过程存在局限性.建议对烃源岩和储集层分离格架下油气的成藏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