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报纸媒体中高考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的高考报道为例
【6h】

报纸媒体中高考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的高考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绪论

1.1研究缘由和研究对象

1.2研究目的和文献综述

1.2.1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1.2.2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框架设计

2.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报纸新闻

2.1新闻话语分析及其研究范围

2.2新闻话语分析范例一则

2.3新闻话语的研究路径及现状

3.话语分析研究视角下的高考报道

3.1高考报道的常规程式

3.2高考报道的主题结构

3.3高考报道的新闻图式

3.4高考报道的结构特性

4.高考报道方式的沿革与社会变迁

4.1从微观结构看高考报道与社会认知的互动关系

4.1.1高考报道中一般阐述、引语、记者评论的分布及所占比例

4.1.2高考报道中语气副词、形容词的使用

4.1.3高考报道中数据的使用

4.2高考报道与社会变迁

4.3未来——高考报道的走向

4.3.1高考报道的写作特点综述

4.3.2未来高考报道的写作特点预测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报纸媒体中的高考报道自出现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众对高考报道的高度关注决定了报纸媒体需要不断改进对高考新闻的报道。报纸媒体中自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报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应该怎样更好地写作高考报道?这些问题是本论文主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论文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上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高考报道作为话语实例,对这三家报纸的高考报道进行全面的新闻话语分析,从而阐明高考报道文本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详尽说明高考报道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以期对今后高考报道的写作产生指导作用。论文主要是借用荷兰学者托伊恩·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的理论从文本和语境两个向度对高考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文本分析关注高考报道的宏观结构形式,从常规模式、主题结构、新闻图式、结构特性等方面对高考报道进行分析;语境分析关注高考报道的微观结构,从而探究高考报道与社会观念认知、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报纸媒体上高考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我们得以对高考报道的结构、写作特点、不同年代高考报道的变化和产生这种变化的深层社会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