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难美项群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以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为例
【6h】

山东省难美项群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以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综述

1.2.1 平衡能力的定义

1.2.2 平衡能力的分类

1.2.3 平衡能力的作用

1.2.4 平衡能力测试方法

1.2.5 平衡功能的调节机制

1.2.6 不同运动方式与平衡能力的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静态平衡测试

2.2.2 统计法分析

3.1.1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稳定性差异

3.1.2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稳定性差异

3.1.3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稳定性差异

3.1.4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稳定性差异

3.1.5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稳定性差异

3.2 山东省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2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3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4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5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6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7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8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9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0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2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3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5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7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19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2.20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姿势摆动频谱

3.3 山东省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NC、PO、P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2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3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4 山东省女子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5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6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7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8 山东省男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9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0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1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2 山东省不同性别蹦床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3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4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5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6 山东省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7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N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8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N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19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PO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3.3.20 山东省不同性别跳水运动员在PC姿势时的体重分布

4 讨论

4.1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稳定性指数分析

4.2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姿势摆动频谱分析

4.3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体重分布结果分析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对于竞技体育运动而言,平衡能力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基础保证之一,尤其是难美性项群,运动员需要不断地完成各种转体、腾空等高难度动作,较强的平衡能力是保证难美项群运动员发挥训练水平,完成技术动作的根本要求,所以要求难美项群运动员对身体姿态具有很好的姿势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的稳定性指数、姿势摆动频谱、体重分配进行测试,找出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之间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为以后相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以及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比利时产的的Tetrax平衡测试系统对山东省艺术体操、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其中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5人,女子蹦床运动员6人,女子武术运动员9人,女子跳水运动员7人,男子蹦床运动员7人,男子武术运动员8人,男子跳水运动员5人。测试时受试者要光脚站立在Tetrax测试力台上,同时要保证左右脚的脚跟和脚趾都能准确地踩放于 A、B、C、D4个平衡平板上,测试时受试者不要移动或说话,并按照要求在平台上做规定动作,在睁眼测试时眼睛应平视正前方,每个动作测试时间为32s。
  结果:1.稳定性指数的比较:NO姿势时,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ST值高于女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的S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蹦床运动员的ST值高于男子武术、跳水运动员的S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NC姿势时,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ST值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的S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姿势摆动频谱的比较:NO姿势时,在F2、F3、F4、F5、F6频段,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F2、F4、F5、F6频段,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女子跳水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F3频段,女子蹦床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F4频段时,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男子武术、跳水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C姿势时,在F3频段,女子蹦床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O姿势时,在F3频段,女子艺术体操运动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女子蹦床运动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F2频段,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男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C姿势时,在F4频段,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男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体重分布的比较:NO姿势时,在C%时,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值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EFT时,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值高于男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C姿势时,在C%时,女子武术运动员的值低于女子蹦床、跳水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EFT时,男子武术运动员的值低于男子蹦床、跳水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O姿势时,在LEFT时,女子跳水运动员的值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武术运动员的值低于男子蹦床、跳水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C姿势时,在LEFT时,女子跳水运动员的值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武术运动员的值低于男子蹦床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不同性别比较:NC姿势时,在F5频段,女子蹦床运动员的姿势摆动强度高于男子蹦床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女子蹦床、武术、跳水运动员平衡能力优于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特别是当视觉受到限制时,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维持平衡能力时对视觉的依赖性要大于女子武术运动员;男子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优于男子蹦床运动员。
  2.女子武术、跳水运动员利用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维持平衡的能力优于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女子武术运动员利用前庭感觉维持平衡的能力优于女子蹦床运动员;女子蹦床运动员利用前庭感觉维持平衡的能力优于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男子武术、跳水运动员利用前庭感觉维持平衡的能力优于男子蹦床运动员;男子蹦床运动员利用本体感觉维持平衡的能力优于女子蹦床运动员。
  3.女子武术运动员与女子蹦床、跳水的体重分布相比偏向于右侧。女子跳水运动员的左右脚体重分布优于女子武术运动员。男子蹦床、跳水运动员的左右脚体重分布优于男子武术运动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