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产生的双重效应分析
【6h】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产生的双重效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1.2.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介绍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公民参与的涵义

2.1.2公共政策制定的涵义

2.2相关理论基础介绍

2.2.1公民社会理论

2.2.2公民参与的民主理论

第三章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产生的双重效应表现

3.1正面效应表现

3.1.1有利于弥补政府的失灵,维护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3.1.2有利于扩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

3.1.3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1.4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执行

3.1.5有利于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

3.2负面效应表现

3.2.1可能带来公共政策制定效率的降低

3.2.2有可能增加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本

3.2.3强势利益群体的存在会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

3.2.4有可能增加政治系统内的冲突从而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困难

第四章出现双重效应的原因分析

4.1正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4.1.1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4.1.2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4.1.3公民社会的发展

4.2负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4.2.1公民自身的原因

4.2.2政府的原因

4.2.3政府与公众互动存在障碍

第五章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5.1公民方面

5.1.1提高公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及科学素养

5.1.2提高参与政策制定的公民意识

5.1.3积极发展公民组织的参与形式

5.2政府方面

5.2.1转变治理理念

5.2.2政府执政价值的定位

5.2.3政府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定位

5.3健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工作

5.3.1健全公民参与的相关法律建设

5.3.2对公共政策问题及政策类型进行分门别类

5.3.3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进行分解

5.3.4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采取适用的形式

5.3.5选择适宜的人群进行适度的公民参与

5.3.6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进行规范性评价

5.4健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

5.4.1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有制度

5.4.2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共政策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是公民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由于公共政策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因此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是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的基础。虽然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引入公民的参与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公民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它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公共问题越来越普遍的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公共社会问题的解决不再只限于政府的能力范围,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因此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政治现象,同时它也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如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引入公民的参与会带来成本和效率的问题、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矛盾等,采用文献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和辩证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产生的双重效应,即正效应和负效应,从公民、政府和制度等几方面分析了双重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和提出了促进我国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导论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对公民参与研究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界定,以奠定本文论证的基础。第策部分分析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产生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的表现。第四部分承接上一部分内容分析了双重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而在第五部分提出了改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应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