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侏罗纪原型盆地研究
【6h】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侏罗纪原型盆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构造及后期改造特征

2.1 现今构造格局

2.2 盆地后期改造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各组时代归属

3.2 地层划分依据

3.3 地层对比

3.4 小结

4.1 主要相标志

4.2 沉积体系类型

4.3 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物源综合分析

5.1 古水流分析

5.2 岩石矿物学分析

5.3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原型盆地沉积面貌恢复

6.1 盆地沉积范围讨论

6.2 盆地类型讨论

6.3 小结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层和煤系地层。受多期复杂构造运动的改造破坏,目前对柴北缘侏罗系原型盆地和原始沉积面貌认识薄弱,存在诸多争议,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和对基础地质演化的认识。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为指导,采用露头剖面观测,地震与钻井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多方法物源分析等手段,对柴北缘侏罗系开展了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等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
  受后期剧烈构造改造的影响,研究区侏罗系分布复杂,呈叠合深埋、抬升剥露等多种赋存状态。下侏罗统主要分布于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南,中、上侏罗统分布于该带以北。盆地覆盖区与赛什腾山分布的中侏罗统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通过露头、钻井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侏罗系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大煤沟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晚期普遍发育半深湖相沉积,仅少数露头或层段可见边缘相沉积。
  通过对研究区样品轻重矿物、岩屑、砾石成分、碎屑锆石年龄等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早侏罗世主要物源区为阿尔金山,其次为北缘隆起区;中、晚侏罗世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其次为北缘的局部古隆起。
  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及沉积相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柴北缘侏罗纪盆地经历了:早侏罗早期小型断陷与坳陷并存、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的伸展坳陷以及晚侏罗世的挤压坳陷3个演化阶段。早侏罗世小型断陷盆地主要发育在昆特伊凹陷,坳陷型盆地主要发育在伊北凹陷;中侏罗世坳陷盆地主要发育在赛什腾山-鱼卡凹陷及苏干湖凹陷;晚侏罗世挤压坳陷盆地沉积范围缩小,向柴北缘东部迁移。
  综合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物源特征及周缘山系隆升时限的分析认为,早侏罗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大致为:西到阿尔金南缘山前,东部、北部边界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北,南部边界存疑;中侏罗世原始盆地边界大致为:西界、南界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南,北界在祁连山南缘断裂带,东界为鱼卡东、绿梁山山前。

著录项

  • 作者

    闫占冬;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俊峰;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544.4;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地质构造; 沉积相; 物源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