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话语分析视角看边缘群体中的媒介赋权诉求——以豆瓣边缘小组为例
【6h】

从话语分析视角看边缘群体中的媒介赋权诉求——以豆瓣边缘小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核心概念

1.2.1 边缘群体

1.2.2 媒介赋权

1.3 研究综述

1.3.1 虚拟社区研究综述

1.3.2 边缘群体研究综述

1.3.3 媒介赋权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边缘群体话语结构特征和修辞分析

2.1 文本话语分析框架

2.2 边缘群体话语文本微观结构

2.2.1 非线性结构

2.2.2 豆瓣小组话语文本呈现的主题

2.2.3 豆瓣小组话语文本的二元分类

2.3 边缘群体话语修辞分析

2.3.1 措辞风格

2.3.2 语法特征

2.3.3 常用辞格

第三章 边缘群体话语实践维度分析

3.1 边缘群体实现权力诉求的话语组织规则

3.1.1 互文性规则的体现

3.1.2 跟帖评论的拼贴规则

3.2 边缘话题的故事化叙事呈现

3.3 边缘群体的角色分析

3.3.2 角色转换者—用户

第四章 粘性聚合场景下的赋权实现

4.1 媒介赋权实现的背景

4.1.1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交流

4.1.2 虚拟环境中的权力展示

4.2 个案分析

4.2.1 分析方法

4.2.2 数据分析

4.3 边缘群体在虚拟社区中的赋权表现

4.3.2 人际赋权层面—多种多样的沟通交流

4.3.3 群体赋权层面—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和知识共享

4.3.4 国家公民赋权层面—政治参与热情度不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边缘群体,一直是当今需要关注的话题,因为相对于主流群体,他们最容易被忽视。为了使他们摆脱现状,有关政府、组织希望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去帮助他们,社会学家将其定义为“赋权”。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赋权”行为从社会学界延伸至传播媒介,产生了质的变化。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也使得边缘群体有了可以诉求的平台。
  本文将以虚拟社区为切入点,选取豆瓣小组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边缘群体和边缘话题,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措辞风格、语法特点、修辞手法等微观角度来分析边缘群体的交流特点,以及如何实现赋权的内核,之后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将其置于社会实践语境中进行参照,从而将研究视角扩大,以相对封闭的文本研究扩展到社会范畴中。最后部分通过个案研究,重点观察边缘群体赋权实现的效果,并且详细从个人、人际、群体、国家公民四个层面去衡量。
  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个结论:虚拟社区中边缘群体的覆盖年龄层次较低,且划分界线弥散化,在实现赋权的层面上,在个人、人际、群体层面基本实现了赋权诉求,但是在国家公民层面目前还停留在讨论阶段,边缘群体在此方面的参与度、积极性都不太高。因此,距离真正的赋权实现,其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