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泊型旅游地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及其规划应对策略——以安康瀛湖风景区湖心村为例
【6h】

湖泊型旅游地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及其规划应对策略——以安康瀛湖风景区湖心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区域选择

1.1.1 政策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实践背景

1.1.4 研究区域选择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进展评述

1.4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1.4.1 相关概念

1.4.2 基本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湖心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分析

2.1 人居环境现状

2.1.1 村庄概况

2.1.2 自然环境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1.4 村庄布局

2.1.5 村庄建筑

2.1.6 村庄配套设施

2.2 人居环境演变历程

2.2.1 传统乡村建设阶段(~1975年)

2.2.2 乡村整体变迁阶段(1975~1990年)

2.2.4 乡村快速建设阶段(2010~至今)

2.3 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分析

2.3.1 数据来源与方法

2.3.2 演变特征

2.4 人居环境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2.4.1 政策制度

2.4.2 自然条件

2.4.3 旅游发展

2.4.4 社会文化

2.4.5 道路交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湖心村人居环境现状评价与分析

3.1 人居环境现状满意度评价

3.1.1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3.1.2 居民满意度评价

3.1.3 游客满意度评价

3.2 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选择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优化路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心村人居环境优化的规划应对策略

4.1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下的自然环境保护

4.2 产业发展策略与空间布局

4.2.1 产业发展体系

4.2.2 产业发展策略

4.2.3 分区产业发展引导

4.2.4 产业空间布局

4.3 “产-村-景”一体的生态景观保护与设计

4.4 建筑风貌的控制与引导

4.4.1 新建建筑的风貌控制与引导设计

4.4.2 现有普通建筑的风貌改造

4.4.3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4.5 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4.5.1 节点空间

4.5.2 线性空间

4.6 基础设施规划

4.6.1 道路交通设施

4.6.2 给排水规划

4.6.3 电力设施和新能源利用

4.6.4 通信网络设施

4.6.5 采暖方式

4.6.6 环卫设施

4.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热潮在加速传统乡村快速转型的同时,也因短视近利的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如何协调和化解这一矛盾便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乡村转型发展理论、乡村旅游地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安康瀛湖风景区湖心村为典型案例,采用参与式评估(PRA)、GIS分析方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基于乡村生态、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1990-2015年瀛湖湖心村的时空演变过程,在剖析湖心村乡利聚落系统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从乡村人居环境构成要素出发,构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人居环境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在总结湖心村人居环境现存问题之后提出规划应对策略。
  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按照湖心村库区移民搬迁、安康水电站建成运营、农家乐出现和旅游景区成立等关键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将湖心村演变过程划分为传统乡村建设阶段、整体搬迁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快速建设阶段四个阶段。(2)湖心村人居环境空间演变呈现“村庄范围扩大,居民点密度增加并沿主要交通线和靠近旅游资源扩展”的特点。乡村居民点的平面扩展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明显,且村民住宅建筑特征和居住模式变化较为显著。25年间湖心村产业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变更较大。此外,湖心村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化,村民文化素质有明显提升。(3)政策制度因素、旅游资源因素、地形地貌因素、道路交通因素以及社会人文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依次影响着湖心村人居环境的演变。(4)基于熵值法-模糊综合层次法的湖心村人居环境现状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和游客均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最高,而对基础设施的不满意程度最高。其次当地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产业发展的不满意度较高,游客对乡村景观和旅游服务的不满意度较高。(5)目前,在急功近利型旅游开发模式的驱动下,湖心村生态环境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且有恶化趋势。此外,湖心村人居环境还存在各类建筑样式多样和布局散乱、建设用地紧张、基础设施设施配套不足、村庄传统风貌逐渐丧失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村庄自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乡村风貌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方面的规划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