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矽肺患者及接尘工人诱导痰中NO/NO、硝化酪氨酸含量的变化
【6h】

矽肺患者及接尘工人诱导痰中NO/NO、硝化酪氨酸含量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痰液诱导和处理方法优化

2 诱导痰中可行性标志物分析

讨论

1 痰液诱导和处理方法研究

2 NO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3 诱导痰液中NO2-/NO3-和硝化酪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测定意义

4 痰液细胞学分析研究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5 小结与瞻望

结语

1 结论

2 意义与创新

3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待)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优化痰液诱导及处理方法:观察诱导痰液中NO2-/NO3-、硝化酪氨酸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阐述NO与矽肺的关系,探讨诱导痰中NO2-/NO3-、硝化酪氨酸作为矽肺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1.痰液诱导和处理方法优化:选择山东省某医院Ⅰ期矽肺住院病人40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溶液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持续时间的痰液诱导,观察诱导液浓度和诱导时间对诱导痰液质量的影响;对诱导合格的痰液分别用不同体积的DTT及不同的水浴时间进行处理,优化诱导痰液的处理方法。 2.诱导痰中矽肺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分别选择矽尘接触工人、矽肺患者和无粉尘接触史后勤人员为接尘实验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痰液诱导,实验室痰液处理、玻片制备染色、细胞学分析等,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NO2-/NO3-、硝化酪氨酸的含量,并进行NO2-/NO3-、硝化酪氨酸水平与接尘工龄、肺功能指标、总白细胞水平及各白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 1. 痰液诱导及处理方法优化结果 1.1 3%、4%、5%三种浓度高渗盐溶液诱导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浓度诱导例数较前三者明显减少,成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采用3%浓度高渗盐溶液对40名受试对象进行痰液诱导,诱导成功率为92.50%,合格率为75.68%,其中85%的受试者在吸入雾化盐水20~30 min内诱导成功,25~30 min内痰液合格率达到80%以上。 1.3 30 min、40 min、50 min水浴组痰液溶解率明显高于20 min水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0 min、40 min、50 min水浴三组间痰液溶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4 ml DTT稀释组较2 ml DTT稀释组痰液中IL-6水平含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矽肺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结果 2.1 接尘组和矽肺组较对照组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及尘细胞比例上升,而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较接尘组除尘细胞比例升高外,其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项肺功能指标(FEF257、VC除外)循此规律下降:对照组>接尘组>矽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接尘组NO2-/NO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NO2-/NO3-水平明显高于接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和病例组硝化酪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接尘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接尘组和病例组诱导痰上清液中NO2-/NO3-水平与接尘工龄皆呈正相关(P<0.05);而接尘组和矽肺组诱导痰上清液中硝化酪氨酸水平与接尘工龄均无相关性(P>0.05)。 2.5 诱导痰上清液中NO2-/NO3-水平与FVC、FEV1、PEF、MEF25、MEF50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硝化酪氨酸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 2.6 诱导痰上清液中NO2-/NO3-、硝化酪氨酸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各白细胞(除尘细胞外)比例均无相关性(P>0.05)。 研究结论: 1.痰液诱导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可重复性等优点。3%或4%浓度的高渗盐溶液雾化吸入25~30 min,水浴30~40 min,2~4 ml DTT稀化,上述参数可用于矽肺患者及接尘工人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2.矽肺患者及接尘工人诱导痰液中NO代谢产物NO2-/NO3-水平能够很好的反映肺部病变进展程度,并且与接尘时间、肺功能测定指标尤其是小气道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NO2-/NO3-作为矽肺早期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硝化酪氨酸水平与粉尘接触有关。 3.矽肺患者和接尘工人诱导痰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尘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可以用作粉尘导致炎症与其它因素导致炎症的鉴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