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孤岛油田南区高含水后期精细油藏地质及应用研究
【6h】

孤岛油田南区高含水后期精细油藏地质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概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章南区Ng3-6沉积时间单元细分对比

2.1储层多层次逐级细分对比

2.2细分对比典型模式

2.3细分对比后的主要变化

2.4储集砂体的形态及展布特征

第三章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3.1特高含水期储层沉积微相细分研究

3.2南区Ng3-6沉积特征

3.3南区Ng3-6沉积模式

3.4沉积相、沉积微相分析

第四章断层构造与油层微型构造

4.1断层构造

4.2油层微型构造

4.3微型构造与沉积微相的成因联系

第五章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

5.1储层基本特征

5.2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

5.3主要岩石相类型及其特征

5.4不同岩石相的空气渗透率以及微观特征

5.5储层非均质性

5.6微观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第六章流体性质

6.1南区Ng3-6流体性质

6.2流体性质平面分布规律

6.3流体性质垂向分布规律

6.4流体性质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6.5流体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7.1南区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分布模式

7.2控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因素

7.3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精细油藏地质研究是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孤岛油田南区馆3-6砂层组油藏的微构造、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储层非均质、流体非均质性等精细研究,建立了六种储层逐级细分对比模式,认为馆3-6砂层组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并在南区西部重新落实了一条四级正断层,提出了五种微构造类型及八种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实现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一体化表征;同时,综合钻井、测井、测试、生产及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资料,采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砂体预测技术、地质评价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不同水淹期储层参数、流体性质和测井响应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适合南区的定性和定量判别水淹级别的方法;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南区下一步的调整和增产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该项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在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的情况下,利用开发地质学、油藏工程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技术,对特高含水期河流相常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进行精细油藏地质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配套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