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房产品成长性研究
【6h】

儿童房产品成长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2课题研究意义

1.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1.3.2精神分析理论

1.3.3认知发展理论

1.3.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4课题研究的构想

1.4.1研究目标

1.4.2研究内容

1.4.3研究途径

第2章儿童室内产品成长性理论

2.1儿童产品设计中的“渔具现象”

2.2儿童成长的含义及儿童产品的考量标准

2.3儿童成长体验理论

2.4儿童的成长性阶段划分

第3章儿童室内产品成长性设计

3.1 0-1岁儿童的室内产品成长性设计

3.1.1 0-1岁儿童的成长特点

3.1.2寝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1.3 儿童寝具的成长性设计原则

3.2 2-5岁儿童的室内产品成长性设计

3.2.1 2-5岁儿童的成长特点

3.2.2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2.3儿童玩具的成长性设计原则

3.3 6-12岁儿童的室内产品成长性设计

3.3.16-12岁儿童的成长特点

3.3.2家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3.3儿重家具的成长性设计原则

第4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儿童是一个成长变化的特殊消费群体。在为他们设计与其成长密切相关的室内产品时,应当深入细致地研究他们的成长规律,为他们设计出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真正满足需要的产品,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基于这样的目的,本论文在查阅大量的儿童心理学资料和调研目前市场上儿童室内产品的基础上,把0-12岁的儿章作为研究设计的对象,把室内产品定位于可用以休息、娱乐和学习的产品。根据儿童自身生理、心理的成长规律入,将0-12岁的儿童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 0-1岁的新生婴儿,生理需要是第一位的,对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母体的依恋和对皮肤接触的期盼表现明显,因此与婴儿直接接触的寝具产品是设计的重点,设计要满足婴儿的成长需要,可以从材质、色彩、工艺等方面实现。2-5岁的儿童需要借助某种中介来认识世界,这种中介就是玩具,可以说儿童正是借助玩具这种中介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形成了最初的认识,玩具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儿童不同的游戏阶段来设计,并且追求形式简单、蕴意深远。比如2、3岁的儿章处于从单独游戏向平行游戏过渡阶段,玩具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动作能力等方面考虑,而4、5岁的儿童处于从联合游戏向合作游戏过渡阶段,玩具的设计应满足群体游戏的需要、具有功能整合性以及体现性别之分;6-12岁的学龄期儿童增加了学习及与人交往的内容,儿章家具能够很好的同时满足他们发展友情、展示自我的需要,安全、可变化、具有娱乐性是儿童家具成长性的体现,本文从家具可调整的结构、中性色彩,以及满足该阶段儿童爱玩心态的游戏家具等方面入手,体现儿章家具的成长性。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正视并深入研究儿童自身成长变化规律,以此作为研究儿童室内产品设计的依据,试图改变目前儿童室内产品出于商家逐利或迎合家长的目的,而造成的良莠不齐的设计局面,对于目前同类产品的设计现状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企业在对产品进行研发之前,通过参考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避免一些重复性劳动,甚至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法,从而节省一定的社会成本,甚或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