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塞油田侯杏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6h】

安塞油田侯杏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相关理论及技术发展现状

1.2.2研究区勘探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构造背景

2.2沉积背景

2.3地层特征

第三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

3.1小层划分方法及依据

3.2小层划分步骤

3.2.1确定标志层

3.2.2建立标准井和骨架剖面

3.3小层划分及对比结果

第四章 沉积微相

4.1沉积微相划分依据

4.1.1沉积岩石学标志

4.1.2古生物标志

4.1.3测井相标志

4.2沉积微相类型

4.2.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4.2.2河口坝微相

4.2.3分流间湾微相

4.2.4席状砂微相

4.2.5水下天然堤

4.3沉积微相展布

4.3.1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4.3.2剖面沉积微相特征

4.3.3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4.3.4沉积微相演化规律

4.4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

4.4.1水下分流河道及其叠加型储集砂体

4.4.2河口坝及其叠加型储集砂体

4.4.3复合成因储集砂体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5.1岩石学特征

5.1.1成分特征

5.1.2结构特征

5.2物性特征

5.3孔喉特征

5.3.1孔隙类型

5.3.2孔隙结构

5.4 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5.4.1压实作用

5.4.2胶结作用

5.4.3溶解作用

第六章 有利区预测

6.1油气分布特征

6.1.1典型油藏剖面分布特征分析

6.1.2油气平面分布特征

6.2油气分布与沉积相的关系

6.3有利区预测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 版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安塞油田王窑、侯市、杏河及坪桥区主力勘探层长6油层组长62、长63小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作指导,在区域沉积地质背景研究及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总结了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测井相等相标志,并通过岩心、钻测井资料分析,储层电镜、铸体薄片、压汞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系统地对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微相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展开详细研究。
   文章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地层总体较稳定,厚度起伏不大,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天然堤等,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沉积最发育;储集砂体的物性分布、储集性能以及含油性受物源条件、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其中沉积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成岩演化有一定影响;不同微相的砂体具有不同的岩性和物性,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砂体物性最好,构成了本区主要的储集砂体,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文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论,并结合研究区已有试油信息,预测了4个油气有利分布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