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与储层评价
【6h】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与储层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1.4 关键技术与技术路线

1.4.1 关键技术

1.4.2 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

1.6 本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2.1 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

2.2.2 地层划分结果

2.2.3 地层对比结果

2.3 砂体展布特征

2.3.1 砂体顶部微构造特征

2.3.2 砂体厚度平面展布特征

第三章 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3.1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

3.2 沉积相划分方案与测井相分析

3.2.1 沉积相标志

3.2.2 沉积相划分方案

3.2.3 单井沉积相分析

3.2.4 研究区沉积相与测井相知识库建立

3.2.5 研究区沉积相剖面特征

3.3 沉积相平面特征

3.3.1 优势相砂地比特征

3.3.2 各主力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4.1 层内非均质性

4.1.1 渗透率韵律

4.1.2 层内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

4.1.3 层内夹层识别与划分

4.1.4 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

4.2 层间非均质性

4.3 平面非均质性

4.4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因素

第五章 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测井二次解释

5.1 测井资料预处理

5.1.1 测井曲线深度较正

5.1.2 测井数据标准化

5.1.3 岩心资料深度归位

5.2 “四性”关系研究

5.2.1 岩性特征分析

5.2.2 物性特征

5.2.3 电性特征分析

5.2.4 含油性特征分析

5.2.5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5.2.6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

5.2.7 物性与电性

5.2.8 岩性与含油性

5.2.9 物性与含油性

5.3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的建立

5.3.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5.3.2 孔隙度解释模型

5.3.3 渗透率解释模型

5.3.4 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5.4 储层参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储层分类评价

6.1 储层评价参数的选取

6.2 储层评价标准

6.3 储层综合评价

6.4 储层评价结果验证

第七章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典型的低渗透油层。目前,随着长8油藏石油勘探的突破以及滚动建产认识及资料的不断积累,研究区存在的石油地质认识问题以及开发问题日益突出,始终困扰着油田的建产和整体开发效果。因此需要对研究区的精细地质特征和储层分类评价进行深入的认识,弄清该区的勘探潜力,为研究区的开发井网及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论文以富县探区西北区延长组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地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研究区目的层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砂顶微构造特征以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沉积微相与成岩作用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四性”关系及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研究、储层参数分布特征研究以及储层分类评价
  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可以划分为长81长82两个小层;整体构造简单,研究区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且发育有一定继承性的小型鼻状隆起。并且研究区内长81和长82砂体都较发育。研究区为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沉积,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分流间湾,其河道呈北东向西南方向,远离物源区河道消失。长8储层中长81呈现强非均质性,长82呈现中等非均质性;研究区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10~14)%,渗透率分布主要分布区间(0.8~1.2)×10-3μ m2。
  研究区可以利用电性特征来分析和揭示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储层物性与砂体厚度、沉积微相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研究区储层可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Ⅱ类储层一般沉积在水下分流河道,物性较好,Ⅲ类、Ⅳ类储层一般沉积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天然堤,其物性相对较差;长81和长82储层以Ⅰ类储层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50%,本次研究为研究区好储层本研究的进行和完成,可以极大程度地推动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