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姬塬地区Y176井区长9储层测井评价研究
【6h】

姬塬地区Y176井区长9储层测井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关键技术与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1.6 本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3 砂顶微构造及砂厚展布特征研究

第三章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3.1 研究区沉积背景

3.2 沉积相划分方案和测井相分析

3.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3.4 研究区沉积微相演化特征

3.5 储集层成岩作用

第四章 “四性”关系研究及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

4.1 储层“四性”关系

4.2 测井资料预处理

4.3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4.4 测井二次解释成果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5.1层内非均质性

5.2 层间非均质性

5.3 平面非均质性

5.4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

第六章 储层参数展布特征研究

6.1 储层参数静态数据库的建立

6.2 储层参数平面展布图的绘制与分析

6.3 储层参数整体特征

第七章 认识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姬塬地区Y176井区长9储层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油层。目前,由于长9油层油水关系复杂,测井解释精度不高,制约了对储集层精细特征描述,因此,对该区开展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尤为必要和迫切。
  本论文拟以姬塬地区Y176井区三叠系长9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Y176井区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砂体展布及砂顶微构造特征研究、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集层特征研究、“四性关系”研究及建立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测井资料二次处理解释、储集层参数展布特征研究及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并最终建立了 Y176井区储集层地质参数静态数据库,为储集层的综合评价奠定良好的地质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Y176井区长9储层可以划分成长91和长92(钻遇不全,不研究)两个小层,长91储层又可进一步细分成长911和长912两个小层。研究区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分流间湾,河道呈东北到西南方向,并向东北方向河道有变宽的趋势;砂顶微构造简单,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且发育有一定继承性的小型鼻状隆起;砂体呈自东北向西南的条带状展布,延展性较好,平面上连通性好,东南部砂体厚度大,其余地区砂体厚度较薄,其中长911砂体厚度大,含油性好,为该区的主力油层;911和长912的孔、渗和含油饱和度在平面上具有相似的展布,整体呈现出东南好,西北差的特征,并且两小层之间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研究区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在长911呈现强非均质性,长912呈现中等非均质性;利用电性特征来分析和揭示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关系表明,储层物性与砂体厚度、沉积微相以及储层非均质性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本论文研究成果对于做为本区储层开发技术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