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层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6h】

深层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目的及意义

1.2土壤修复发展现状

1.3石油污染土壤的概况及其修复技术

1.4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内容

1.5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过程

1.6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1.7生物表面活性剂

1.8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二章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

2.1 实验所需材料

2.2 石油降解菌的富集与分离

2.3石油降解菌的驯化

2.4 石油降解菌的纯化

2.5 石油降解菌的保存及鉴定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油降解菌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

3.1 实验材料

3.2 结果与讨论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DE菌复配协同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条件优化

4.1 实验所需材料及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E菌协同修复模拟深层石油污染土壤的小试研究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5.2 自组装实验装置

5.3模拟深层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2015年底油气产量已经达到了2.06亿吨以上,石油加工量超过2亿吨以上,石油储罐、集输管线等的渗漏会产生了大量的油污染土壤。这些油污染土壤组成性质复杂、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若不加处理就地填埋或堆放,不仅浪费石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油污染土壤的处理,目前主要采用加温加压调理、热洗等处理方式,但因处理成本高、工艺条件苛刻等因素限制,规模化工业应用的成果不多。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可用于大面积的原位修复,并且不破坏土壤结构、无二次污染,是当前土壤修复中最有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
  为了消除深层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污染,从现场油泥中分别筛选出高效降解菌铜绿假单胞和无色杆菌,对其独立使用和复配时对原油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复合菌体系加量、含水率、土壤含油量、氮磷营养比以及 pH值、温度等对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率的影响,并且自主设计了模拟装置,对深层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条件参数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油污染土壤的含油率为4.56%时,铜绿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都是在含水率为30%时的油降解率最高分别为37.54%和34%。上述微生物复合后对土壤油污染的降解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降解率,且当两者复合比例为1∶1、土壤含水率为25%时,9d原油的降解率可达41.49%;土壤pH值为7.5左右、菌液加量超过5%、温度为25℃、土壤含油率低于5%时,6d原油的降解率可达到64.9%;保持土壤含水率为25%,pH值为7.5左右,保证充足的营养,含油率为2%的深层石油污染土壤54d降解率可达到43.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