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东段地区构造样式研究
【6h】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东段地区构造样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思路

1.6 创新点

1.7 题目来源

第二章 构造建模与模型正演

2.1 研究区概况

2.2 地质统层

2.3 地震资料综合评价

2.4 构造建模

第三章 构造解释

3.1构造精细解释

3. 2 构造解释成果

第四章 地质应用效果

4.1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4.2沉积相特征

4.3 建立成藏模式及有利目标优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证明,逆冲推覆带油气含量丰富,断裂发育,成藏条件良好,已发现的油气田规模巨大,探井单井日产量高,是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吐鲁番坳陷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而台北凹陷又是该坳陷增储上产的最重要区带。北部山前带是整个台北凹陷总面积的25%。随着勘探程度不段深入,吐哈盆地山前复杂构造带成为吐哈油田近几年来的勘探热点。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东段地区,储备圈闭多,圈闭面积大,但由于地表条件复杂多样,地下构造复杂,受地质、地表条件影响,该区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尤其是构造主体部位地层高陡,断裂发育,地震偏移成像难度极大,从而使得该区地下构造不能准确落实。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露头、钻测井、地震等基础资料,搭建区域统层格架剖面进行区域统层。自西向东分段,建立了北部山前带地区多个初始构造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正演,最终确立了相对合理的构造地质模型,明确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进一步落实该地区的断裂特征及地层展布规律。开展二三维联合解释,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进一步明确该地区的构造展布特征。利用构造样式进行油气成藏规律分析,明确山前带主控成藏因素,进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新发现和落实一批有利圈闭,优选出有利钻探目标。进一步落实山前带有利含油气区带。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在早燕山期受博格达山褶皱回返,山前带断裂开始形成,晚燕山期进一步发育,喜山期最终定型。北部山前带主要发育两组断裂,一组是受南北向挤压力作用发育的北西西向、北东东向逆冲断裂,另一组是受南北向挤压应力差异作用而形成的调节断裂。
  (2)研究区整体结构呈现“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特点。中东段自西向东发育断层转折褶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断层滑脱褶皱等构造样式。
  (3)按照变形机理,吐哈博格达冲断体系可划分为“四大构造变形区带”,由北向南发育北部造山带及山前掩伏带、中部抬升褶皱变形带、南部滑脱变形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