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度研究
【6h】

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协调度与高等教育协调度基本理论

1.2.2 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度研究综述

1.2.3 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研究综述

1.2.4 简要评价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2 我国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度分析

2.1 我国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现状描述

2.1.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2.1.2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2.2 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度计量分析

2.2.1 模型设定

2.2.2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2.2.3 协调度等级划分

2.2.4 协调度计量步骤

2.2.5 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分析

3.1 基于城市等级的高等教育聚集度分析

3.1.1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

3.1.2 高等教育聚集度分析

3.2 基于区域视角的高等教育协调度分析

3.2.1 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测度模型

3.2.2 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估

3.2.3 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计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我国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经济因素

4.1.2 国家规制的因素

4.1.3 区域内高校自身的因素

4.2 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基于历史背景的高等教育布局

4.2.2 国家规制的制约

4.2.3 高等教育地方化及区域发展非均衡

4.3 本章小结

5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5.1 促进我国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5.1.1 各地区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5.1.2 国家应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同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5.1.3 各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5.2 促进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5.2.1 帮助中西部地区建立和发展地区高校

5.2.2 提高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资倾斜的力度

5.2.3 中、西部地区应努力改变区域发展非均衡的现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是否协调发展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社会整体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协调发展的道路,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此问题,运用综合协调度模型和距离协调度模型,结合历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现状,然后运用综合协调度模型和距离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度和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进行了计量分析。区域内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度总体偏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态势相对较好,协调度优化速度也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协调发展趋势不稳定,优化速度不高,西部地区总体协调度不高,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但优化速度较好,基本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大城市,一、二级城市高度聚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处于一种几近停滞的状态;区域间整体协调度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趋近于0,东西部、中西部的协调发展状态也很不理想。我国区域内、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都不容乐观,亟待提高。接着对影响区域内、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度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区域内、区域间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整高等教育政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各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等;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帮助中西部偏远地区建立和发展地区高校,使我国高校在地区间合理、均衡分布,提高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资倾斜的力度,中、西部地区应抓住高等教育地方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契机,大力发展地方院校,充分挖掘本地区地方院校的潜力,建立吸引优秀人才投身西部高等教育建设的制度,加快区域经济建设,努力改变高等教育区域发展非均衡的现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