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6h】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创新点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

2.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概念及路径

2.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2.3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思想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

3.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3.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

4.1农村剩余劳动力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4.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4.3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滞后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5国外及台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经验和启示

5.1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模式

5.2韩国和台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模式

5.3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6.1转变思想观念

6.2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6.3国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

6.4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

6.5政府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

6.6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7结束语

7.1本文结论

7.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政府目前的重要使命。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了产业升级换代,进而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非农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造成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同时凸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揭示了全党工作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必须始终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同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事实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更加困难,影响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更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归纳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理论;其次探究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产生的影响;再次探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分别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本以及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层面进行剖析;研究了国外及台湾地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建议及对策,希望能对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所裨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