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倾角长壁综放工作面圆弧段割煤工艺与支架稳定性研究
【6h】

大倾角长壁综放工作面圆弧段割煤工艺与支架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大倾角综放开采国内外研究动态

1.3论文研究内容

1.4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2工作面条件

2.1矿井概况

2.2井田煤层赋存情况

2.3 37220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

2.4采煤方法

2.5本章小结

3大倾角特厚煤层工作面圆弧段参数设计

3.1圆弧段布置方式

3.2圆弧段布置参数研究

3.3本章小结

4圆弧段支架稳定性及割煤优化研究

4.1圆弧段支架稳定性

4.2圆弧段割煤优化计算机动态模拟

4.3割煤优化计算解析式

4.4割煤工艺复杂性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

4.5割煤优化对现场工作的指导意义

4.6本章小结

5工程实例

5.1圆弧段布置实例

5.2工业性试验效果

5.3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控制难度更大。一些赋存有大倾角厚煤层的矿井采用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技术,为改善大倾角工作面斜面上支架的稳定性控制,将运输巷沿顶板水平布置,通过圆弧段过渡至斜面,即圆弧段布置方式。尽管圆弧段布置将下端头简化为水平工作面下端头,但同时又带来了圆弧段割煤工艺的复杂性和支架顶梁的线接触。采煤机在圆弧段割煤造成自行留顶切底现象,导致圆弧段曲率增大,使得支架顶梁挤紧,刮板输送机悬空。特别是随着循环割煤圆弧段上端点沿更大倾角斜面上移,斜面支架的稳定性控制恶化,严重时发生支架下滑倾倒。因此,只有保持圆弧段正常曲率才能使圆弧段布置达到控制支架稳定性的作用。
  针对采煤机在圆弧段割煤自行切底留顶致使圆弧段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现场采用滚筒提底挑顶处理,其关键在于滚筒提底与挑顶量值的确定。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难以构建出相应准确的数学模型。目前现场仅仅是基于粗略的提底挑顶量解析式计算结果,主要还是通过熟练采煤机司机的经验把握提底挑顶量。
  本文基于东峡煤矿37220大倾角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和生产技术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科学计算对圆弧段切眼布置方式在大倾角煤层的特点、适应性、布置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为研究圆弧段布置对大倾角工作面支架稳定性的影响特征,对工作面倾斜段和圆弧段支架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建立力学平衡关系式阐述圆弧段对支架状态的控制作用;利用计算机CAD绘图软件结合FLASH动画软件,动态模拟采煤机在圆弧段割煤“切底留顶”动画效果图,阐述圆弧段割煤工艺复杂性,从而揭示其对圆弧段布置效果的影响作用;同时,对割煤优化中采煤机滚筒“提底挑顶”操作进行科学计算,定量分析其量值与位置的关系,论述割煤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推导得出圆弧段与倾斜段支架保持自稳临界支撑力和工作面支架侧向力公式,表明圆弧段布置能够减小支架临界失稳支撑力和工作面支架侧向力,对大倾角工作面支架具有控制作用。
  (2)计算机动态模拟形象放映了采煤机自行切底留顶所导致工作面顶底板位置发生演化现象,反映了其对圆弧段布置效果的影响。
  (3)较精确地推导出滚筒提底挑顶解析公式,得出的提底挑顶值与动态模拟测得滚筒提底挑顶真实值相比误差较小,能够反映现场真实情况,指导现场割煤操作。
  (4)东峡煤矿37220大倾角特厚煤层圆弧段工作面结合计算得出的提底挑顶量和计算机动态模拟结果指导采煤机司机割煤操作,支护系统稳定性得以保障,工作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型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是否能够采用圆弧段布置提高整个支护系统稳定性以及提升圆弧段布置应用效果具有借鉴意义,论文中计算机动态模拟采煤机割煤效果动画不仅能够对现场采煤机割煤操作进行直观演示,对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和采煤机司机操作培训具有指导作用,且该动态模拟的方法还可应用于研究煤矿其他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