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空间设计与研究——以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设计为例
【6h】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空间设计与研究——以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2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关系

3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空间要素和相关理论基础

4 国内外相关案例与经验分析

5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设计方式探讨

6 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规划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设计

7 结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论文说明: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

声明

展开▼

摘要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集中地和孕育地,它的存在是城市特色的凸显,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一个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离不开历史街区的健康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历史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使人们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在当代城市快速开发的步伐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是当代城市开发的两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面对全球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具有地域特色、地方文化的历史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彰显了其稀缺性的价值,从而又一次被人们所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相互关系,确定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可能性与积极作用,进一步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谈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设计方法。并通过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设计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
   本文通过七章内容阐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的设计研究和在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设计的创作实中践。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国内外理论文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通过探讨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中面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进一步论证了两者在城市开发中的本体与载体的关系和相互统一发展的可能。第三章进一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规划理论基础和载体空间设计的自然和人文要素。
   第四章主要概括介绍了国外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经验,分析国内上海城隍庙及苏州山塘街保护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对论文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使得论文的研究有据可依。
   第五章重点分析和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提出论文的核心研究成果。
   第六章通过西安都城隍庙民俗大观园的项目实例,进一步探讨在实际项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空间的设计方法。
   第七章主要是对全文研究结论的一次概括性、全面性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