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南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6h】

济南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区域

1.5 研究数据和来源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1952年以来济南市人口发展概况

3.1 市域和市区人口增长特征

3.2 各区县人口增长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2000-2010年济南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

4.1 济南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4.2 济南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济南市人口分布的密度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

5.1 济南市人口分布的密度模型

5.2 空间自相关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济南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选择

6.2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人口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空间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人口的分布对城市内部中的各项要素均有密切的联系,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其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发生改变。分析济南市的人口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对于认识济南市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过程,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充分发挥人口对城市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把济南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描述了济南市人口分布概况,研究了各街道人口的变动和增长差异,通过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的应用,探讨济南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变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导致济南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文章共分为7个章节进行论述,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概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并归纳国内外对于人口空间分布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制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提出本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本文研究的主体和研究范围,并指明文中所用数据的来源。
  第2章阐述了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关概念,并对进行本文后续研究所用到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加以介绍。
  第3章交代了1952年以来济南市人口增长概况。结果表明,1952年以来济南市人口持续增加,市域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在1970年和1990年出现两个高峰,且1990年以前市域人口年增长率高于年均增长率,1990年以后年增长率低于年均增长率。
  第4章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2000年以来济南市街道人口的时空演变及内部差异。发现:2000-2010年济南市各街道总人口变化差异较大。总人口增长最快的圈层为内圈层和中心圈层,核心圈层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部分街道出现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通过拟合人口趋势面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济南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发展向着更加有规律性、更加均衡的方向演变;在此期间,人口重心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第5章通过采用人口分布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济南市人口变动特征。研究表明:济南市人口空间布局具有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人口密度高的街区主要分布在市内六区,市区以外的街道人口密度明显降低,核心圈层内的街道人口变动明显。市区外人口高-高聚类的区域不断减少,人口向城市内圈层和中心圈层聚集;人口低低聚类的街道主要分布在核心圈层和内圈层内缘,说明城市内圈层和中心圈层的人口增加迅速,人口向内圈层和中心圈层的增长速度大于向城市核心圈层增长的速度。
  第6章从自然、经济、政策、交通等视角分析济南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增加越明显。在定量分析中发现,人均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人均医疗支出、人均教育支出在人口影响因素中均占有重要比重。其中,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最为明显,在产业结构影响因素中,三产比重对人口密度最为敏感,政府对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对人口密度的影响逐步增大。
  第7章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总结,阐述论文观点,并指出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以后能够更加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