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概念隐喻的分析——以中国领导人重要讲话为例
【6h】

概念隐喻的分析——以中国领导人重要讲话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长期以来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是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一种语言运用现象。随着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丰富,特别是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语言是隐喻的认知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隐喻研究正式纳入到认知科学的领域。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概念隐喻与人的认知密切相连,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的揭示人们的思想和观点。本文试图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汉语政治语篇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汉语体系中概念隐喻应用的特点及其实现方式,揭示汉语概念隐喻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观点,探讨概念隐喻应用的原因及其功能,对比汉语概念隐喻与英语概念隐喻的异同。
   本文以《新华社》为语料来源,从中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之间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60篇重要讲话,共计125.928个汉字。本文首先采用Steen的五步法来识别语料库中的概念隐喻,然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当代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WordSmith5.0的应用准确的统计了句子中隐喻用字隐喻用词的数量以及不同类型隐喻的使用频率,为汉语概念隐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字支持。
   研究发现,汉语政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涉及多个始源域,包括旅行,建筑,战争,人体,家庭,水流,以及植物。汉语中概念隐喻的大量存在进一步印证了莱考夫关于语言本质是隐喻的学说。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我们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的研究从语言的角度为其他国家更好的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政策方针,为国人更清楚地认识领会中国政治语言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从语言的角度诠释了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历来爱好和平,不会侵犯任何国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