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h】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与实验设计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1.1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总(茎)穗数的影响

1.2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1.3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单株茎数的影响

1.4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2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1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2.2 灌水频次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2.3 灌水频次对小麦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4 灌水频次对花后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5 灌水频次对花后旗叶内肽酶(EP)活性的影响

2.6 灌水频次对花后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3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3.1 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直/支比例的影响

3.2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 对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3.4 灌水频次对小麦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各项指标的影响

4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4.1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 对耗水量、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灌水频次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1.2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4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

1.5 灌水频次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为明确灌水频次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节水栽培条件下对高产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科技高产示范基她进行了试验。试验材料为强筋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0(J20),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灌水频次为0、1、2、3、4水(分别用W0、W1、W2、W3、W4表示)的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供应状况下小麦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变化,探讨了不同时期供水状况下的不同群体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的分蘖数、株高、单株茎数和叶面积指数形态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灌越冬水的处理W2、W3和W4的分蘖数增长显著大于不灌越冬水的处理,而全生育期不灌水的处理W0的成穗率高于其他处理。随灌水频次的增加,小麦株高增加的速度加快。小麦单株茎数在生育时期的各个阶段,均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末期表现为W4>W3>W2>W1>W0,但处理W4和W3随着灌水次数的继续增加,叶面积指数并没有显著增加。
   2、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对内肽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小麦生育前期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随灌水频次增加而提高,开花前达到最大值,开花后逐渐下降,W4、W3、W2下降速度较缓慢。各灌水频次的叶绿素含量到花后20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处理W0和W1下降较快,而W2、W3、W4下降速度较缓,其中W2的叶绿素含量一直较高与W3、W4的。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自开花期逐渐下降,花后35天,处理W3和W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处理W0的旗叶内肽酶活性在开花后前7天显著高于各灌水处理,花后第21天后,处理W2的内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开花后小麦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逐渐降低,处理W2的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花后第21天至第35天显著高于其它灌水处理,而处理W3和处理W4之间无显著差异。
   3、灌水频次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
   各处理的小麦籽粒淀粉总量随着小麦灌浆进程的前进而升高,淀粉支/直比随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而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随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随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谷蛋白含量、谷/醇比值随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随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各处理中W0和W2处理的吸水率高于其他处理,并且差异显著。
   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随灌水频次的增加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4、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灌水频次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表现为随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总体看来,不灌水的W0由于营养生长不利,群体较小,致使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素最低。灌冬水和拔节水的处理W2各值最大,而灌水较多的W3、W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低于W2。
   5、灌水频次对冬小麦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虽然随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依次递增而后递减,但水分生产效率皆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综合本研究各灌水频次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分析,在2007-2008年,在山东日照莒县,全生育期灌冬水和拔节水2水,可以既能保证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又能兼顾水分生产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