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后切口感染影响的比较研究
【6h】

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后切口感染影响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文献回顾

1 皮肤准备方法

2 目前术前皮肤准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3 皮肤准备方法研究前景及发展趋势

正文

第一部分 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感染影响的比较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措施

4 结果

5 讨论

6 随机区组交叉设计的特点

7 课题进行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部分 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前术野皮肤表面细菌含量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措施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择期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调查质量控制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通过对住院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干预后,比较术前剃毛与不剃毛的皮肤准备方法、术前1晚与术前2h不同皮肤准备时间各组间术后切口愈合、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情况。
  2.通过对术前备皮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细菌采样后细菌培养,探讨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不同皮肤准备时间对手术患者术前术野皮肤表面细菌含量的影响。
  3.通过对收集的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总结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
  1.采用随机区组交叉设计方案,对临床四个科室七个病区进行不同方法的术前皮肤准备干预,即术前1晚剃毛、术前2h剃毛、术前1晚不剃毛和术前2h不剃毛备皮。不同皮肤准备干预组患者均需沐浴并肥皂清洁术区两遍。观察各皮肤准备组切口愈合、感染情况。用SPSS13.0、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切口愈合、感染率差异情况。
  2.随机抽取已纳入的皮肤准备病例161例,在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30min对术野皮肤表面进行细菌采样并送细菌室做细菌培养并计数。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比较不同皮肤准备组间患者术前术野皮肤表面细菌检出率和细菌菌落数差异情况。
  3.将所有纳入的手术患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肥胖、糖尿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住院日期、皮肤准备方法(术前1晚剃毛、术前2h剃毛、术前1晚不剃毛、术前2h不剃毛)、切口类型(Ⅰ类切口、Ⅱ类切口)、接台手术、手术间净化等级、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数量、麻醉方式(是否全麻)、抗生素使用情况(术前、术后用药种类和天数,术中用药)等手术切口感染可能影响因素,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1.共收集病例1505例,术前1晚剃毛组364例;术前2h剃毛组375例;术前1晚不剃毛组375例;术前2h不剃毛组392例。统计结果显示,剃毛与不剃毛组间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皮肤准备时间组间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2.患者术前不同方法皮肤准备后,术野皮肤表面细菌检出率比较: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即剃毛组和不剃毛组间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皮肤准备时间各组间P>0.05,均无明显差别。
  术野皮肤表面细菌菌落数(cfu/1002cm)比较:剃毛组和不剃毛组(C+D)<0.05,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备皮时间各组间P>0.05,均无明显差别。
  3.共收集择期手术病例1505例,其中5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引流管、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用药种类、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彻底清洁皮肤后,与剃毛备皮相比,不剃毛备皮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不剃毛备皮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常规剃除术区毛发没有必要,皮肤准备的关键是皮肤清洁;皮肤准备时间不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率,临床上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皮肤准备时间。术前沐浴加术区肥皂清洁两遍能很好的清除术野皮肤表面细菌,彻底清洁后皮肤表面细菌菌落数与术区是否剃毛相关而与皮肤准备时间无关。对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后认为,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