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患者校正Q-T间期延长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6h】

2型糖尿病患者校正Q-T间期延长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概论

2.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

3.QT 间期对分析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

正文

2 型糖尿病患者校正 Q-T 间期延长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从而使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校正QT间期是诊断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指标。本文通过分析QTc延长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报告2型糖尿病患者中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其与QT间期延长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10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且数据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940例,排除有影响QTc病史的病例后,将剩余342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病程、性别构成比、身高、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压、心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糖、血脂、肾功、尿Alb/Cr、心电图和踝肱指数(ABI)。
  结果:
  3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范围13岁-85岁,平均年龄为54.9±11.0岁;女性占1549例(45.2%),男性占1877例(54.8%);病程从1月到384月,中位数(P25,P75)为36(8,96)月。其中37%的患者合并有QTc延长。
  1.QTc≤0.44s为正常组,2157例;QTc>0.44s为延长组,1269例。与正常组相比,延长组患者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有更高的女性比例、腰围和腰臀比更大、血压高、心率快,HbA1c、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肌酐及尿素氮明显要低。将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BMI、腰围、腰臀比、心率和血肌酐是QTc延长的独立相关因素。
  2.随着年龄的增长,由1组到3组QTc延长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32.9%、36.2%、39.7%,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由1组到4组QTc延长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分别为35.5%、39.3%、39.1%、44.8%,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心率的加快,由1组到3组QTc延长的发生率分别为1.7%、38.4%、8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QTc延长的发生率增加,分别为44.1%、3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位性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QTc延长的发生率增加,分别为40.0%、35.9%,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代谢异常组与对照组相比,QTc延长的发生率增加,分别为39.4%、32.1%,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3.ABI≤0.6分为1组(n=32),0.6<ABI≤0.9为2组(n=170),0.9<ABI≤1.3为3组(n=2844),ABI>1.3为4组(n=380)。随着ABI值的下降,QTc值呈递增趋势。四组的QTc分别为1组(n=32)0.434±0.03s;2组(n=170)0.429±0.03s;3组(n=2844)0.425±0.03s;4组(n=380)0.419±0.03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组间多重比较发现第4组与1组/2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与2组/3组间、2组与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略多于三分之一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QTc延长,并有更多的更严重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长且合并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QTc延长发生率更高。严重的下肢动脉病变的QTc更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