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鄯善县红石金矿床控矿条件分析及隐伏矿预测研究
【6h】

新疆鄯善县红石金矿床控矿条件分析及隐伏矿预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言

第一章 概述

1.1研究的意义及思路方法

1.1.1研究方向及思路

1.1.2应用的方法

1.1.3论文起止时间及工作量

1.2自然地理概况

1.3研究区工作程度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构造格局及划分

2.2地球物理特征

2.3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2.4区域矿产分布

第三章 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

3.1矿区地质特征

3.1.1矿区地层

3.1.2岩浆活动

3.1.3矿区构造

3.1.4变质作用

3.2矿体地质特征

3.2.1矿体特征

3.2.2矿石类型

3.2.3围岩蚀变

3.2.4矿化阶段

第四章 控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

4.1构造控矿因素

4.2地层岩性因素

4.3岩浆活动因素

4.4变质作用因素

4.5矿化富集规律

第五章 构造地球化学-原生晕特征

5.1地表原生晕特征

5.1.1指示元素原生晕的基本特点

5.1.2 L1地表原生晕组合

5.2深部原生晕指示元素特征

5.2.1红石金矿床1080m中段原生晕特征

5.2.2红石金矿床20号勘探线钻孔剖面原生晕特征

5.3深部原生晕分带特征

5.3.1轴向分带

5.3.2横向分带

5.3.3纵向分带

5.4原生晕综合特征

第六章 隐伏矿预测

6.1隐伏矿的研究进展

6.1.1研究现状

6.1.2技术方法

6.2隐伏矿预测

6.2.1红石金矿床L1矿带原生晕分带评价值变化模式与金矿体叠加模式

6.2.2找矿标志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红石金矿床位于鄯善县城南东直距约110km,地处吐哈盆地南缘,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中,矿区主要由L1和L2两条雁列式展布的含金蚀变带组成。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等。矿石类型以石英网脉型为主。 由矿床特征可划分动力变质热液期为四个矿化阶段: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为金矿化的初期阶段,金-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阶段金主要富集,含金、多金属-黄铁矿-石英阶段金进一步富集,碳酸盐-石英阶段为金的贫化阶段。表生期主要为矿体浅部的氧化淋滤。 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表明,红石金矿床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干墩组,是一套具有浊流沉积特征的碎屑岩建造,Au平均丰度11.20×10-9,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33,属极不均匀的异常元素:区内岩浆侵入作用强烈,东北部的英云闪长岩含金丰度值较同类岩石偏低,约为1.07×10-9,侵位年龄为275-248Ma,与成矿期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年龄258±21 Ma基本相符。变质矿物组合主要为绿泥石-绢云母,变质作用则表现为石炭系地层发生低绿片岩相,以及由韧性剪切作用引发叠加的动力变质作用;构造以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导,以糜棱岩和千糜岩组合的高强度低温韧.脆性剪切带横跨矿区中央,后期脆性断裂的叠加作用使矿区构造面貌变得复杂。 综合分析该矿床各地质因素,金在干墩组地层中的高丰度值使金在韧剪变质过程中得以富集,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加热了地下水,为金的活化、运移提供了热源,使其最终富集、沉淀;动力变质作用使矿源层物质,特别是金为不相容元素,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的变质程度下活化迁移,使金在千枚岩-千糜岩带含量升高:金矿化带的分布明显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剪切面理是成矿元素发生交代替换的通道,韧性剪切强变形带或脆性变形带中形成的扩容空间是重要的成矿部位。东西向断裂控制着矿床的分布,是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导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与其交汇处为矿床的产出位置,为直接的容矿构造。 通过对红石金矿床地表、20号勘探线两个钻孔及1080中段的系统采样分析及多种方法计算发现,其原生晕分布特征和规律有其自身独特的方面,轴向分带序列为:Bi-Mo-Hg-Zn-Pb-Ag-As-Cu-Sb-Au,同中国典型金矿床轴向分带序列对比具逆向分带特征;由此建立红石金矿床L1矿带原生晕分带评价值变化模式与金矿体叠加模式,预测红石金矿床深部有仍盲矿体存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