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石山区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体系研究——以陕南白河县马利沟为例
【6h】

土石山区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体系研究——以陕南白河县马利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坡面径流集散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坡面径流集散利用的研究现状

1.2.2国内坡面径流集散利用的研究现状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干旱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指导思想分析

2.1以土为中心的水土保持指导思想

2.2以水为中心的水土保持指导思想

第三章坡面径流集散工程区的来用水量计算方法介绍

3.1来水量分析计算

3.1.1基于适线法的年降水量的设计计算原理与方法

3.1.2设计年的降水量月分配计算

3.2需水量的计算

3.2.1生活需水量

3.2.2主要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分析

3.2.3年内各月需用水量分布及年需水量计算

第四章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的优化配置计算方法

4.1坡面径流集散系统的组成

4.2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

4.3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4.4逆时序法确定蓄水设施所必须具备的总容积

4.5某时段蓄水设施中可获得的总水量计算

4.6某时段蓄水设施的供水能力计算

4.7影响储水体数量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坡面集水工程储水体地址选择的有关问题

5.1窖址选择的四大原则

5.2选址时应注意的六大问题

5.3坡面集水工程储水体的布置典型

第六章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1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

6.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6.4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表达式

6.5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七章 坡面径流集散工程在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的应用及其效益评价

7.1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概况

7.1.1马利沟小流域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

7.1.2马利沟小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7.1.3水土流失概况

7.2坡面集水工程在白河县的产生背景

7.3白河县水窖的配置模式介绍

7.4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来用水量的过程分析

7.4.1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来水量计算

7.4.2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需水量计算

7.5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的优化配置

7.5.1系统优化设计

7.5.2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计算

7.6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

7.6.1计算各个群体指标对综合指标的权重

7.6.2效益评价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横比系数Kp值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长期影响陕西南部山区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土石山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方面,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强烈的水土流失又使得大量地表径流流失。如何充分地开发利用坡面径流资源已成为促进我国干旱土石山区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当今缺水国家和地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依托陕南地区坡面径流利用技术项目,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干旱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水为中心的坡面径流集蓄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和适合于当地的坡面径流集散工程配置理论,对解决干旱、半干旱土石山区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等实际问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文也展开了干旱土石山区坡面集水工程储水体地址选择的有关讨论,对储水体选址的相关原则以及布置典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借鉴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理论,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分析评价的层次递阶模型,经过认真筛选和分析,提出了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类共11项评价指标的体系。分析计算出各指标对总目标即综合效益的权重,建立了综合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 最后以项目区中的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为典型,对作者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并对白河县水窖的修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想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