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循化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组和上新世临夏组沉积地层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6h】

青海省循化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组和上新世临夏组沉积地层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依据及其科学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及方法

1.5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分区

2.2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2.3区域地层

2.4区域岩浆岩

2.5区域构造

第三章 循化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组地质特征

3.1 河口组地层沿革及时代归属

3.2河口组地层划分及实测剖面

3.3河口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3.4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分析

3.5河口组砾石统计分析

3.6河口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

3.7河口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

3.8河口组物源综合讨论

第四章 循化地区上新世临夏组地质特征

4.1临夏组地层沿革

4.2临夏组地层时代归属

4.3临夏组地层划分及实测剖面

4.4临夏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早白垩世盆地演化

5.2上新世盆地演化

第六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6.1结论

6.2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盆地中的沉积物可以有效的示踪山脉物源及其隆升历史,盆地的沉积记录是造山带构造热事件及隆升剥蚀的重要信息记录,是研究和反演造山带造山作用的另一捷径。本文从循化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组和上新统临夏组沉积地层着手,详细研究其沉积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探讨其沉积特征、物质来源以及盆地性质,确定其古构造环境,为西秦岭-南祁连中生代晚期-新生代地质演化提供详细资料。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和认识:
  (1)通过岩相学研究,河口组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基质含量在10~20%之间,成熟度较高。根据沉积岩岩石组合及沉积环境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粗碎屑岩段,属冲积扇沉积体系。上段为砂砾岩、砂岩、泥岩韵律层段,属辫状河沉积体系。根据临夏组的岩石组合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由底到顶依次反映了湖泊沉积、咸水湖-半咸水湖泊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沉积的沉积环境特征。
  (2)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统计显示,构造背景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和混杂区,物源多来自再旋回造山带以及少数的混合造山带。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物源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同时含有古老沉积物。
  (3)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显示,河口组样品具有217~260Ma,峰值年龄为249Ma;270~371Ma;401~506Ma,峰值年龄为480Ma;606~931Ma,峰值年龄842Ma;1054~1546Ma;1658~2710Ma,峰值年龄为1855Ma六个年龄组,分别对应晚三叠世、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新元古代、中元古代以及古元古代晚期至新太古代早期6个演化阶段的年龄信息。结合河口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与周缘区域地质特征,推测循化地区河口组主要物缘来自西秦岭北缘印支期和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的岩浆弧,以及祁连造山带古老的变质基底。
  (4)综合上述资料,认为青海省循化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组沉积盆地原型为断陷盆地。上新统临夏组是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影响下,拉脊山和积石山隆升期间产生的山间盆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