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基督教观看《慧血》中海兹尔•莫茨的精神探索
【6h】

从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基督教观看《慧血》中海兹尔•莫茨的精神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Flannery O’Connor and her Wise Blood

1.2The religious implications of Wise Blood

Chapter 2 Hazel Motes’ Bewilderment with Christianity

2.1 The social influences on his religious attitude

2.2 Family’s influence on his religious attitude

2.3. Influences of the war on Motes’ religious attitude

Chapter 3 Hazel Motes’ Rebellion against Christianity

3.1 Fornication

3.2 Blasphemy

3.3 Violence

Chapter 4 Hazel Motes’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4.1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Hazel Motes’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4.2 The behavioral process of Hazel Motes’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Chapter 5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南方的重要作家之一。由于受家庭和病魔的影响,宗教问题和死亡问题成为她大部分作品的主题。弗兰纳里·奥康纳善于以宗教信仰问题为切入点,表现现代人在信仰问题上的痛苦、彷徨和冲突。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慧血》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小说之一。《慧血》通过剖析主人公海兹尔·莫茨在对宗教的信仰与怀疑中挣扎,最终无奈皈依基督的荒诞经历,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的动荡环境中人们复杂的内心与扭曲的灵魂,从而揭示出奥康纳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宗教思考和道德探索。
  小说以一个虚构的现代繁华都市托金汉姆为背景,主人公海兹尔·莫茨从小就在祖父关于基督教教义的训诫声中长大,基督教关于原罪等教义成为他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除了关于基督的话题,他似乎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他被基督所缠绕,对于一切与基督相关的事情都极度敏感。尽管基督的存在使他感到紧张、负罪和恐惧,但他并不按照基督的意旨行事。他以种种叛逆的方式表达他对宗教的怀疑,并创立了“没有基督的教会”,目的是躲避基督,躲避罪恶及其惩罚,与正统的基督教会相抗衡。然而,在传教布道中,他发现这个城市充满了贪婪、伪善、冷漠等种种罪孽,莫茨本人也经历了通奸、亵渎上帝乃至杀人等事件,他从此带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他最终选择皈依基督,并以自毁双目的苦行方式赎罪,在死亡中使其灵魂获得所谓的解放和永生。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人物海兹尔·莫茨及《慧血》的情节,来揭示弗兰纳里·奥康纳从基督教角度对现代美国社会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的精神世界所进行的深刻而又严肃的思考。海兹尔·莫茨对基督信仰的困惑-反叛-皈依的心理历程,是生活在现代美国社会的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迷茫与异化的典型表现.弗兰纳里·奥康纳认为西方人类社会道德沦丧是与那里的人们失去基督教信仰有密切关系的。因此,通过海兹尔·莫茨的精神历程,弗兰纳里·奥康纳试图号召人们摆脱罪恶而回到正义、友爱的基督身边,以期唤起读者对现代美国社会的精神世界荒芜、宗教信仰缺失的严肃思考以及对拯救这个道德沦丧的世界的途径的探求和努力。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引言部分,该部分简要回顾了从各种视角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及其作品《慧血》的研究现状,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并进而扼要论述了《慧血》所蕴含的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后文所采用的视角及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章着重分析海兹尔·莫茨对基督教产生的困惑,并从社会环境、家庭影响、战争创伤三方面追溯其信仰困惑的成因,揭示出导致海兹尔·莫茨产生信仰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在天主教家庭中严格的宗教养育,使他自小就充满了对原罪及其惩罚与救赎的恐惧,导致他试图以激进的态度否定罪恶和回避惩罚的方式摒弃宗教;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现象使他怀疑基督徒的精神完善;血腥的战争经历动摇了他对与基督可以佑护虔诚的教徒的信念。所有这一切导致他的精神困惑和对宗教教义的怀疑态度。
  第三章深入情节详细论述海兹尔·莫茨通过淫乱、亵渎、暴力等不道德的一段行为对基督的反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驱使他作出这些异端行为的心理与宗教动机,指出主人公的宗教困惑导致一种宗教虚无主义,通过不良性行为、创立“没有基督的教会”和实施杀人,公然蔑视基督,试图涤除控制其善恶观的宗教良知和教养,因为他深信如果他没有信仰,他便可以从罪恶和极度的惩罚中解脱。
  第四章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着重剖析海兹尔·莫茨在探索真理的心路历程中从困惑、叛逆到最终皈依的转变过程。主人公的困惑和叛逆是出于对罪恶及其惩罚的恐惧所作出的本能反应和试图逃避的途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类的罪恶,因此他对于苦行主义的选择表明他最终愿意接受和皈依基督。在心理层面上,他对基督的皈依是在经历磨难后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在行为层面上,主人公的苦行主义是一种通过自我惩罚赎罪和自觉接受和皈依基督的表现。因此,通过主人公的苦行主义,奥康纳把海兹尔·莫茨塑造成一个摩西的现代化身,并以此表明了她关于人类只有历经磨难后才能地处世俗的欲望并达到一种对上帝的更高层次的信仰的宗教观念。
  第五章结语部分指出,通过主人公精神求索的过程,奥康纳试图告诉人们只有重建宗教信仰和皈依基督教才能重构现代西方世界的道德标准和阻止现代世界的道德沦丧。然而,有一点也很清晰,如果不能找到并涤除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奥康纳的基督教理想主义是无力解决现代西方世界的道德和社会问题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