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八)——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动态分布研究
【6h】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八)——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动态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常见法医毒物的分布、死后分布和动态分布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建立家兔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动态分布模型; 2.研究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代谢动力学过程; 3.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各脏器及体液中的动态分布特点,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组家兔经蛛网膜下腔匀速注入利多卡因13.3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空气栓塞处死,对照组家兔以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 2.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检测样品经酸、碱化处理后,乙醚萃取,保留时间结合特征离子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 3.样品采集与处理两组家兔经空气栓塞处死后分别取大脑、脑脊液、不同节段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段脊髓)、心、肝、脾、肺、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穿刺部位肌肉和穿刺部位20cm以外肌肉,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WinNon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1.本实验建立了家兔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动态分布模型,给药后均出现兴奋状态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肌肉松弛,无疼痛反应等符合临床麻醉指征,随时间延长麻醉症状减轻,并未出现大剂量的中毒反应。 2.利多卡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方程为Ct=50.894198e-0.226742t;消除速率常数(K10):0.227min-1;消除半衰期(t1/2k10):3.057min表观分布容积(V):261.326L/kg;清除率(CL):59.254L/kg/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24.459;峰浓度(Cmax):50.894μg/ml。 3.1小时内处死的动物中,脑脊液与周围血中利多卡因含量比值在30.1~45.9之间,各节段脊髓与周围血中利多卡因含量比值在152.2~4990.1之间;在2小时后处死的动物中,脑、脑脊液和脊髓中利多卡因含量较低,与其他组织脏器含量无明显差别。 结论: 1.本实验所建立动物模型可应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实验研究。 2.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脑脊液、心血、周围血、心、肝、脾和穿刺部位肌肉中利多卡因含量于在给药后即达到峰浓度,血流速率慢的组织如肺、胆汁、肾、脑、尿和非穿刺部位肌肉中利多卡因含量均有明显的吸收相然后再消除。 3.在1小时内处死的动物中,脑、脑脊液和脊髓中利多卡因含量远高于其它组织脏器的含量;2小时后处死的动物中,各脏器及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均较小,无明显差别。此分布特征可为硬膜外麻醉误入蛛网膜下腔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