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胺磷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保存检材和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
【6h】

甲胺磷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保存检材和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 果

第二部分 甲胺磷在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 果

第三部分 甲胺磷在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综 述 甲胺磷的法医毒理学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建立犬甲胺磷死后分布、保存检材和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动物模型;
   2.改进甲胺磷气相色谱检测,建立其GC-FP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3.研究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及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
   方法:
   1.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取犬6只,分别经口灌胃染毒8LD50甲胺磷农药,死后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胃壁、心血、胆汁、胸肌、右后肢肌肉、右前肢肌肉等组织,放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样品经酸处理后,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根据甲胺磷的特征离子峰、保留时间定性与内标法、工作曲线法定量,研究犬体内的甲胺磷分布情况。
   2.甲胺磷在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取犬3只,8倍LD50剂量甲胺磷灌胃染毒,死后立即解剖取肝和血,每只犬心血和肝分四等份,其中三份分别置于20℃、4℃、-20℃保存;另一份心血中加氟化钠至1%,另一份肝脏加4%甲醛溶液固定,20℃保存;分别于0小时、7天、16天、60天、180天检测其中甲胺磷含量。
   3.甲胺磷在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1)埋葬尸体中甲胺磷含量随时间变化:取健康犬30只,8倍LD50剂量甲胺磷灌胃染毒致死。0d的立即解剖取材,其余装入塑料袋,不封口,埋于太原市东山实验基地。分别于29天、58天、89天、139天、211天、225天挖出后,解剖,取材,GC-FPD、GC/MS法检测其中甲胺磷含量。
   (2)埋葬方式对甲胺磷在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取健康犬9只,8倍LD50剂量甲胺磷灌胃染毒致死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装入塑料袋、编织袋和木箱(棺材)中埋于实验基地,75天后挖出解剖取材,检测其中甲胺磷的含量。
   (3)埋藏温度(季节)对甲胺磷在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健康犬6只,其中3只于09/3/28以8倍LD50剂量甲胺磷灌胃染毒致死后埋葬,于75天后(09/6/12)挖出,另3只同剂量同方式处死,于09/8/24埋葬,于75天(09/11/8)挖出。解剖取材,检测各脏器中甲胺磷含量。
   结果:
   1.死后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8倍LD50灌胃致死犬体内甲胺磷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胃(99.84±30.87μg/g)>脾(46.87±28.67μg/g)、肝(43.82±22.74μg/g)、肾(43.79±29.04μg/g)、心血(35.36±13.98μg/ml)、肺(35.25±18.59μg/g)、尿(34.81μg/g)>胸肌(19.23±17.18μg/g)、右前肢(16.92±8.98μg/g)、心(15.09±6.11μg/gμg/g)、右后肢(12.83±7.63μg/g)、脑(10.91±4.13μg/g)>胆汁(6.75±1.45μg/ml)、玻璃体液(6.2263±4.97μg/ml)(t检验,p<0.05)。
   2.保存检材分解动力学:
   不同条件保存血和肝中甲胺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0℃、4℃、-20℃、20℃(1%NaF)保存第7天、16天、7天和4天犬血中甲胺磷含量显著下降至初始浓度的55.1±18.2%、16.8±6.6%、61.5±11.0%和4.2±3.5%(p<0.05);20℃、4℃、-20℃、20℃(4%甲醛)保存至7天、7天、16天、7天肝中甲胺磷含量显著下降至初始浓度的25.8±12.7,36.7±16.8%、51.2±14.1%和6.9±2.2%(p<0.05);20℃、4℃、-20℃、20℃(加NaF至1%)保存180天、180天、180天和12天犬血中甲胺磷浓度分别显者下降至最初浓度的0.2±0.2%、1.4±1.2%、4.5±2.1%和0.6±0.2%;20℃、4℃、-20℃、20℃(4%甲醛)保存180天时,肝脏中甲胺磷浓度分别显者下降至最初浓度的2.6±1.5%、2.9±1.1%、5.2±2.8%、2.1±0.3%。1%NaF血组外其余组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二室开放模型,可用Ct=Co-αt+Cle-βt表示。NaF血组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一室模型,可用Ct=Co-αt表示。20℃、4℃、-20℃、20℃(4%甲醛)保存肝脏中甲胺磷的快速分解半衰期(t1/2α)和慢速分解半衰期(t1/2β)分别为3.37天、9.46天、16.28天、1.38天和0天(无)、354.72天、195281.20天、113.93天:20℃、4℃、-20℃、20℃(1%NaF)保存血液中甲胺磷的快速分解半衰期(t1/2α)和慢速分解半衰期(t1/2β)分别是2.38天、14.42天、10.04天、0.68天和15.61天、476.9627天、206.78天(1%NaF无)。根据Ct=Co-αt和Ct=Co-αt+Cle-βt方程计算的各样本中甲胺磷含量理论值与实测值接近。
   3.埋葬尸体分解动力学
   8倍LD50灌胃致死犬埋葬尸体中甲胺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埋葬尸体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心血中甲胺磷含量从埋葬时(0天)的100%上升至29天的427.5%±154.7%~1270.9%±1136.2%,然后下降至88天和225天的10.5%±2.4%~86.7%±32.8%和1.1±0.6~6.4±2.6%;右前肢肌、右后肢肌、胸肌、脑中甲胺磷含量从埋葬时(0天)的100%上升至58天的254.6%±246.2%~304.2%±43.7%,然后下降至139天和225天的9.8%±3.8%~27.2±8.1和0~6.0%±2.3%。
   不同埋葬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埋葬75天塑料袋包装犬尸体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胸肌中甲胺磷含量显著高于编织袋包装犬,其脾脏、肾脏、脑中甲胺磷含量显著高于木箱(棺材)包装犬。
   不同季节埋葬结果显示:3-6月埋葬犬尸体中心脏、胃组织、右后肢肌中甲胺磷含量显著高于8-11月埋葬犬,而肝脏、肺脏、肾脏、右前肢肌、胸肌中甲胺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3-6月埋葬犬尸体中甲胺磷含量3.74±0.84μg/ml,而8-11月埋葬犬尸体中均未取到心血。
   结论:
   1.本实验采用8倍LD50剂量(犬)甲胺磷灌胃染毒,建立了甲胺磷的死后分布、保存检材和埋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动物(研究)模型,可应用于甲胺磷中毒(死)的法医学检验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2.本研究建立了生物检材中甲胺磷的提取和GC-FPD、GC/MS检测方法,提取回收率、线性范围、检测灵敏度均达生物材中毒(药)物检验要求,可应用于甲胺磷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3.8 LD50染毒致死犬体内甲胺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胃>脾、肝、肾、心血、肺、尿>胸肌、右前肢、心、右后肢、脑>胆汁、玻璃体液。甲胺磷中毒(死)埋葬尸体法医学鉴定时,除血外,还可取胃、脾、肝、肾等毒物含量高的组织检材进行毒物分析,其死后分布含量关系还可用于极端条件下尸体血中甲胺磷含量的推断。
   4.甲胺磷在保存犬血液和肝脏中可发生分解,含量呈下降趋势。低温保存可减缓甲胺磷的分解,使甲胺磷含量下降减缓,分解半衰期延长;但添加抑菌剂(NaF)或防腐剂(组织甲醛固定)均加速甲胺磷的分解。甲胺磷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检材应在7天内及时送检和检测,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冷冻保存,尽快送检,但不能添加抑菌剂(NaF)或防腐剂(甲醛)。
   5.甲胺磷在不同条件保存血和肝脏中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二室或一室开放模型,可用Ct=Co-αt+Cle-βt或Ct=Co-αt表示。在甲胺磷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可采用公式和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取材当时体内甲胺磷浓度或送检当时检材中甲胺磷含量,为甲胺磷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6.8倍LD50灌胃致死犬埋葬尸体中甲胺磷含量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埋藏29或58天含量最高,埋葬225天,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胃、右前肢肌、右后肢肌中仍可检出甲胺磷(最高1.13±0.61μg/g);埋葬方式对埋葬犬尸体内甲胺磷分解有影响,编织袋内埋葬分解较快,棺材次之、塑料袋最慢;埋葬季节埋葬犬尸体内甲胺磷分解也有影响,3-6月埋葬犬尸体中甲胺磷分解慢于8-11月埋葬犬。
   7.甲胺磷中毒(死)埋葬尸体法医学鉴定时,应根据埋藏时间、埋葬方式、埋藏季节等对尸体中甲胺磷分解的影响,结合服毒方式和生前抢救情况,综合判断尸体挖掘的价值和可能性,并及早进行尸体挖掘和检验,全面取材,进行毒物分析,并可根据其分解规律,充分考虑偶发因素的影响,大致推断埋藏当时尸体内甲胺磷的浓度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