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大鼠静脉注射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的影响
【6h】

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大鼠静脉注射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对大鼠静脉注射岁哌卡因致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80-320g,随机分为三组:取材对照组A(n=8),生理盐水预处理组B,脂肪乳预处理组C,后两组再分为致死组(1组)和取材组(2组)两个亚组(每组n=8)。实验前动物禁食8小时,自由饮水。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ml/100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小动物手术台上,行常规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固定后接小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呼吸频率60次/min,潮气量2ml/100g,氧流量0.5L/min。针式电极分别插入大鼠双上肢及左下肢皮下监测标准Ⅱ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暴露大鼠左颈总动脉,置入24G套管针接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暴露大鼠右颈内静脉、股静脉,置入24G套管针(静脉留置针预充5IU/ml肝素钠生理盐水)。
   A组:取材对照组,经大鼠右颈内静脉持续泵注0.9%生理盐水3ml·kg-1·min-1,6分钟后开胸取心肌组织,测量ATP含量。
   B1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致死组,经大鼠右颈内静脉持续泵注0.9%生理盐水3ml·kg-1·min-1持续5分钟,然后再经股静脉以10m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0.5%罗哌卡因至大鼠心跳停止,开胸取心肌组织,测定罗哌卡因含量。
   B2组:生理盐水预处理取材组,经大鼠右颈内静脉持续泵注0.9%生理盐水3ml·kg-1·min-1持续5分钟,然后再经股静脉以10m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0.5%罗哌卡因1分钟后,开胸取心肌组织,测量ATP含量。
   C1组:脂肪乳预处理致死组,经大鼠右颈内静脉持续泵注20%脂肪乳3ml·kg-1·min-1持续5分钟,然后再经股静脉以10m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0.5%罗哌卡因至大鼠心跳停止,开胸取心肌组织,测定罗哌卡因含量。
   C2组:脂肪乳预处理取材组,经大鼠右颈内静脉持续泵注20%脂肪乳3ml·kg-1·min-1持续5分钟,然后再经股静脉以10m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0.5%罗哌卡因1分钟后,开胸取心肌组织,测量ATP含量。
   记录给药前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电图,心率(HR)等生理学指标并描记。大鼠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0%,此时为T1。心脏停搏,心电图示心脏停搏后观察1min不再出现心电波形,此时为T2。观察记录致死组T1、T2出现的时间,并计算B1组和C1组公斤体重泵入的罗哌卡因剂量以及致死心室肌内罗哌卡因的含量。取材对照组与取材组大鼠开胸取心室肌,测定心室肌中ATP的含量。
   结果
   1、五组大鼠体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基础生理学指标五组实验大鼠基础生理学指标(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致死组T1、T2对应的时间及剂量以及心室肌罗哌卡因含量
   C1组大鼠T1和T2对应的时间比B1延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时间点罗哌卡因用量C1组比B1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死组心室肌罗哌卡因的含量C1和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取材组大鼠心室肌ATP的含量
   C2组大鼠心室肌ATP的含量比B2组心室肌ATP含量高(P<0.05),且两组均显著低于取材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脂肪乳剂预先给药能够减轻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使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阈值升高,其可能是脂肪池理论和代谢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

著录项

  • 作者

    杨飞;

  •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桥;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971.2;
  • 关键词

    脂肪乳剂;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 预处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