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下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6h】

内镜下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准备、手术操作与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并发症诊断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取石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RCP取石相关技术及其并发症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要求,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拟行ERCP取石的100名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且经胆道核磁、CT、超声等相关检查提示为胆总管结石。排除标准:既往曾行EST或EPBD者;曾行毕I氏、毕II氏胃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术;术前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障碍(APTT延长2倍或PLT<70x109/L);胆道或胰腺占位影响插管;合并基础疾病不耐受内镜下取石者;术前给予禁饮食6小时;术前给予肌注地西泮10mg、盐酸哌替啶25mg镇静,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松弛十二指肠平滑肌;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局部麻醉,采用俯卧位,给予束缚带固定,并持续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行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心电监测。使用带导丝的切开刀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后注射优维显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后随机分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组,每组50例。ESBD组首先给予乳头小切开后行球囊扩张再行取石术;EST组仅给予单纯切开,后行取石术。
  结果:
  EST组和ESBD组分别有46例(92%)及48例(96%)一次性取净结石,P>0.05;使用机械碎石分别有8例(16%)和2例(4%),P>0.05;EST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1例;ESBD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和6%, P>0.05;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39.84±10.08)min和(34.60±7.33)min,P<0.05。
  结论:
  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其一次取石成功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与EST相当,平均操作时间及使用机械碎石的机率与EST相比较低,且ESBD术具有保留括约肌生理屏障功能。因此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