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
【6h】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承诺书

引言

第一章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1公共部门的界定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

1.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比较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定义与产生的理论背景

2.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2.2非营利组织产生的理论背景

(一)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

(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三)自治组织理论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3.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3.2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3.3“人性”假设和现代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

3.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实践及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

4.1我国非营利组织动力因素及现状

4.2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实践

4.2.1我国非营利组织传统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4.2.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成功经验借鉴——以中国青基会为例

4.3国外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新加坡为例

4.3.1新加坡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4.3.2新加坡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实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迫切性及解决途径

5.1我国非营利组织实现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的迫切性

5.2非营利组织实现传统从事管理向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政府组织,它的精神和方法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传统人事管理成为国际性趋势。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分别构成了现代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三大组成部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属幼稚发展阶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落后地位。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垄断了所有资源,非营利组织还没有能力和必要开辟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借鉴和引入国外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以志愿者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建立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激励机制,提升服务绩效,同时将教育、实践、技能相结合,促进人的自身素质和组织效能的双赢,通过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和监控机制,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充分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正规性、公益性、自治性、非营利性、民间性和志愿性。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公共部门进行概念界定,其次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进行了比较。 第二部分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揭示了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在分析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对“人性”假设理论在非营利人力资源管理理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理论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的动力因素和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理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进行了有益借鉴。 第五部分揭示我国非营利组织实现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的迫切性,对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的解决策略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第六部分结论部分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的一个综合评述,在肯定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对如何结合我国转型期的特点进一步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进行了探索,并对未来非营利组织管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