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写意花鸟中石的表现形式比较研究——就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进行比较
【6h】

写意花鸟中石的表现形式比较研究——就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进行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花鸟作品中石的表现形式分析

1.1 任伯年作品中石的表现形式分析

1.1.1 外形

1.1.2 用笔

1.1.3 用墨、设色

1.1.4 石在画面上的位置

1.2 吴昌硕作品中石的表现形式分析

1.2.1 外形

1.2.2 用笔

1.2.3 用墨、设色

1.2.4 石在画面上的位置

1.3 潘天寿作品中石的表现形式分析

1.3.1 外形

1.3.2 用笔

1.3.3 用墨、设色

1.3.4 石在画面上的位置

第二章 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作品中石的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

2.1 从石的造型的审美特色来比较研究

2.2 从石的造型与笔墨的关系来比较研究

2.3 从石的造型与设色的关系来比较研究

2.4 从石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得出的结论来比较研究

2.5 从形神关系来比较研究

第三章 结合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来探寻三人各自作品中石的审美理想的成因

3.1 审美理想

3.2 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初探

第四章 对三人石的表现形式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4.1 技法的学习研究

4.2 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古以来,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石里面有文章,有故事,有历史。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与石有关的动人故事。古典名著《红楼梦》原名就为《石头记》,文人们赏石、玩石、藏石更是屡见不鲜,数不胜数,还有不少为石赋诗的文人……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又极具观赏价值的石头,就成为文人们喜欢把玩并在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元素。更有画家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了“石”的,如齐白“石”,吴昌“石”等。文人们尚且对“石”有如此之情感,就更别提文人画中石的运用与表现了……
  石为写意花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石无定形,其形状千姿百态,个头大小不一,这样就使它的表现形式有了足够大的空间。石又是沉默的,它的沉默给人留出了无限的空间,让人情意纵横,神思飞扬……
  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三位大师相继生活的年代为1840年到1971年,即从鸦片战争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社会秩序的重大变化,画家们的想法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三位又可称的上是其所属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他们既是汇聚传统的缩影,又是开宗立派的大家,任伯年是:“学古而变,取洋而化”(薛永年语);吴昌硕是;“与古为徒,借古开今”(吴昌硕语);潘天寿是;“把传统绘画推到边界险峰的大师……在大气磅礴的奇险造境上确立了自己。”(潘公凯语)。三人都是从传统中走来,却又都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既有传统的魅力,又有时代的精神。
  在对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于三人的生平、经历、师承以及对其三人艺术风格特色的综合性评述,很少涉及其作品中相同母题的比较研究。本文将从三位大师的多幅作品中的相同母题——石,进行比较研究,从外部造型入手,再谈及其造型背后隐藏的笔墨功夫、文化修养等等,且结合其生平来探寻三位大师各自审美理想的成因。总结其创作规律,以期对写意花鸟画创作的学习有所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