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学、知识与行动——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6h】

科学、知识与行动——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言

一、论文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思路

四、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1.1 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学背景

1.1.1 知识社会学

1.1.2 科学社会学

1.2 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形成的哲学背景

1.2.1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

1.2.2 库恩的“范式”

1.3 柯林斯早期的个人经历

1.3.1 硕士阶段的研究经历

1.3.2 博士阶段的研究经历

1.4 结语

第二章 柯林斯的科学观

2.1 争论是科学的本性

2.1.1 关于引力波实验的具体争论

2.1.2 科学争论的五个方面

2.1.3 科学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可信度展开的

2.1.4 简要评论

2.2 科学争论的起源——核心层

2.2.1 核心层概念的内涵

2.2.2 核心层构成的不确定性

2.2.3 核心层的私密本性

2.2.4 简要评论

2.3 科学争论的表象——“实验者的回归”论题

2.3.1 “实验者的回归”的内涵

2.3.2 “实验者的回归”的两种类型

2.3.3 打破“实验者的回归”的两种路径

2.3.4 “实验者的回归”的影响及受到的批评

2.3.5 简要评论

2.4 科学争论的步骤——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

2.4.1 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提出的背景

2.4.2 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的步骤

2.4.3 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的影响及受到的批评

2.4.3 对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误解的澄清

2.5 结语

第三章 柯林斯的知识观

3.1 柯林斯的一般知识观

3.1.1 知识的转移

3.1.2 获取知识的两种模型

3.1.3 知识的分类

3.1.4 简要评论

3.2 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

3.2.1 意会知识的内涵

3.2.2 意会知识的分类

3.2.3 获取意会知识的三种途径

3.2.4 简要评论

3.3 柯林斯的专长观

3.3.1 “专长”概念的意义辨析

3.3.2 专长的内涵

3.3.3 专长的层次

3.3.4 柯林斯的专长观与德雷弗斯的专长观的比较

3.4 结语

第四章 柯林斯的行动观

4.1 行动与行为的划分

4.1.1 行为与行动的内涵

4.1.2 行动与行为产生的社会机制

4.1.3 简要评论

4.2 单态行动与多态行动

4.2.1 对与行动有关的六个范例的考察

4.2.2 单态与多态行动的内涵

4.2.3 单态与多态行动的分类

4.2.4 单态与多态行动的获取

4.2.5 简要评论

4.3 行动树理论

4.3.1 行动流

4.3.2 行动层

4.3.3 行动树

4.4 结语

第五章 对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剖析

5.1 柯林斯的思想与默顿学派思想的比较

5.1.1 柯林斯思想与默顿思想的比较

5.1.2 柯林斯思想与吉恩思想的比较

5.1.3 简要评论

5.2 柯林斯对其他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思想的超越

5.2.1 柯林斯与布鲁尔思想的比较

5.2.2 柯林斯与拉图尔思想的比较

5.2.3 柯林斯与其他几位主要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比较

5.2.4 简要评论

5.3 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5.3.1 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积极意义

5.3.2 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哈里·柯林斯(Harry Collins)是国际知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巴斯学派”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柯林斯自上世纪七十年初开始从事实验室的社会学研究工作,即,以科学实验过程的具体运行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学剖析,在此后三十多年的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丰硕成果。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乃至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界内享有盛誉。
  从研究特点上看,柯林斯的研究主要以经验研究见长。他主要以科学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现存的各种争论为线索,运用社会学的田野研究方法,基于前沿性的当代科学实验,通过对科学争论的起因、展开、结束等环节的详尽考察,阐述了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性,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学观、知识观和行动观。由于柯林斯在研究科学知识的产生问题上采用的是从实践出发的微观研究进路,这就使得他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中往往能够发现一些极为重要、然而又被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进路所掩盖的问题。因此,无论从认识论的层面来看,还是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当下科学哲学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系统探讨,折射出对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命题以及热点问题的理解。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回溯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四章,分别阐述了柯林斯的科学观、知识观与行动观。第三部分即第五章,通过将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与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和其他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突出了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同时指明其中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章,首先阐明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是在英国哲学与社会学研究传统的影响下,加之柯林斯本人的经历形成的。在英国,以科学知识为对象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的研究传统为柯林斯从事以科学知识为对象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哲学上,柯林斯主要受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生活形式”以及库恩的“范式”概念的启发。总之,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传统为柯林斯的研究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前提,自身的研究兴趣为柯林斯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价值论前提,他所选择的科学实验类型与具体的实验室为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保证。
  第二章,主要论述柯林斯的“科学观”。柯林斯重点通过对引力波等实验的跟踪研究,发现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争论。柯林斯认为,导致科学争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科学共同体对无法复制的实验结果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不同的评价又源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陷入“实验者的回归”的怪圈。柯林斯基于对实验者回归问题的剖析,提炼他的颇有影响的“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
  第三章,主要讨论柯林斯的“知识观”。柯林斯随着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不断深入的理解,从最初对科学交流问题的关注转向了对知识的研究。柯林斯认为知识不是信息、知识的转移不等于信息的交换。因为,在知识的形态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知识,即意会知识。柯林斯对意会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专家层面,研究专家的意会知识,即专长的形成与传播问题。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柯林斯的“行动观”。柯林斯通过对知识尤其是意会知识的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在认识论上一直存在一个困扰着哲学家的难题,即如何将意会知识转化成明确知识的问题。柯林斯基于“社会语境”的视角,通过对行动的研究来解答这个敏感问题。他认为,行动具有“语境依赖性”,行为则是“语境无关的”。接着,他又将行动区分为单态行动与多态行动,并以行动流为纵坐标、行动层为横坐标建构了一个关于行动关系的模型,称为行动树理论。
  第五章,基于对柯林斯的“科学观”、“知识观”与“行动观”的剖析,通过对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与其他科学社会学家和其他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思想的比较,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阐释了柯林斯科学哲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文章认为,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当前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然而,柯林斯过分夸大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的做法以及在论证策略上的一些不当之处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